新生儿窒息的急救措施和预防方法
□黄慧
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新生命的降生给家庭带来了快乐和希望。然而,有的新生儿在降生之初就要经历考验,不能及时建立规律呼吸,发生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出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
发病病因
产妇患有疾病 如果产妇患有一些疾病,比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及肺结核等疾病,就可能会发生新生儿窒息。同时如果子宫存在异常,患有子宫机能不全等疾病,也会影响胎盘血液循环,增加窒息发生概率。
胎儿因素 呼吸道阻塞、肺发育不成熟和颅内出血等疾病可引起窒息。若心血管系统存在畸形,或者胎盘功能不全,存在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的情况,以及脐带扭转、绕颈等也是窒息的诱因。
其他因素 助产术不顺利,以及不当使用麻醉镇痛药物时,均可出现新生儿窒息。
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 胎儿娩出后即可出现面色苍白、口唇暗紫的症状,且全身皮肤都会呈现青紫色。同时喉反射可能会消失,肌肉张力也会变得松弛。
呼吸浅表 发生窒息时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呼吸系统,患儿可出现呼吸浅表类症状,会有喘息样微弱呼吸,严重时可呼吸暂停。
心跳异常 该病可导致心跳异常,患儿会有心跳不规则的症状,心率可能会小于每分钟100次,甚至小于每分钟60次。
急救措施
注意保暖 在抢救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暖,一般都是在抢救辐射台完成的。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刚出生的新生儿助产士会使用吸痰管吸取呼吸道中的羊水、分泌物;吸入胎粪样羊水,可以对新生儿进行气管内插管,吸出污染的羊水,并进行输送氧气和人工呼吸。对新生儿进行轻轻的托背或弹足底的方式,促使新生儿啼哭,新生儿会通过啼哭、咳嗽来排出堵塞物。
呕吐、呛奶 若是在家中的新生儿出现呕吐、呛奶引起窒息,家长需要给患儿立即侧身,空心掌由下而上轻拍后背,促进分泌物排出;严重呛奶的新生儿,呼吸不畅,面色发绀时,家长将新生儿面朝下,一手固定新生儿的下颌骨,让新生儿呈头低足高姿势趴在大人前臂,并置于大人大腿上,用手掌的掌根,在新生儿背部上方轻拍数次,用湿巾清除鼻腔、口腔内的呕出物;若是经上述处理后新生儿反应仍差,面色发绀,需及时就医抢救。
改善缺氧症状 窒息严重的新生儿经上述抢救恢复心率后,医生、助产士会给新生儿吸氧,改善缺氧症状。使用面罩常压给氧,严重的话,需要接上复苏囊进行正压人工通气;若是缺氧情况还是没有改善,也是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进行进一步救治。
抢救完成,在新生儿呼吸、心率好转以后,仍应注意保暖或将其放在保暖箱中,直到生命体征均稳定为止。
如何预防
定期产检。当下,很多人都会选择进行定期的产检,排除胎儿先天性的疾病,但是也有一些人不重视产检,认为是没必要的。可是,这会增加新生儿畸形,也会导致胎儿在宫内出现窒息的可能性。
在怀孕后期,需要每周进行胎心监护,可以密切了解到胎儿的胎动,如果胎动太活跃,或者过少都要引起充足的重视,这可能是胎儿早期缺氧的先兆,一定要在医生的监护下,再做进一步的检查。
在新生儿出生之后,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喂奶姿势,以防新生儿被妈妈的乳房堵住鼻孔,造成呼吸不畅,出现窒息。
在准备新生儿物品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在新生儿床里放置太多的玩偶、被子,也不要让新生儿养成睡觉含着奶嘴的习惯,不要让大人和新生儿在一个被窝里睡觉,以免发生窒息。
密切关注新生儿喝奶时的情况,如果新生儿吐奶一定要及时把新生儿抱起,拍打其背部,避免奶水进入气管造成窒息。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日常生活,一旦发生窒息应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另外,在新生儿出生之后,家长也要学会正确的喂奶和照顾孩子的方法,尽量在孩子睡觉的时候多加关注,以免让被子等遮挡新生儿的口鼻,造成窒息。
(作者供职于百色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