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早” 预防口腔疾病
2023-09-0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三版:妇幼健康 浏览:15832 次 【查看证书】做好“三早” 预防口腔疾病
□王文卓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关于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龋齿率已达80%,并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90%。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12岁儿童乳牙龋齿率为71.4%,12岁儿童恒牙龋齿率为87.2%,12岁儿童磨牙龋患率为84.6%。口腔卫生差、口腔疾病治疗不规范、缺乏口腔健康教育等因素是造成我国青少年牙齿问题日益突出的根源。
口腔疾病预防要“三早”
早期预防 尽早消除原因,比如对孕妇的口腔疾病进行积极治疗,保持孕期的整体健康及口腔健康,建立婴幼儿口腔健康档案等。
早期诊断 及早发现风险因素,营造良好的口腔功能环境,比如对初期龋齿进行处理,对导致儿童面部畸形的一些坏习惯进行纠正。
早期干预 提倡及早处理发育中的牙齿疾病,矫正牙齿错位。
儿童口腔健康管理
在婴幼儿时期,龋齿会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对口腔的消化机能及面部外形有一定的影响,还会对恒牙的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乳牙龋病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那么就会发展成为牙髓炎或根尖周炎。还会对下面的恒牙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釉质异常。此外,对恒牙的萌出部位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牙齿是影响儿童脸部骨骼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口腔卫生的一个主要指标是牙齿的整齐排列和良好的咬合。如果排列不整齐,咬合不佳,除了会引起龋齿、牙周病、黏膜疾病等牙科疾病外,还会对患者的形象和精神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孩子的牙齿和骨头生长出现了问题,或习惯不好,应该在6岁~12岁时进行矫正,这就是所谓的早期矫正。
牙周先行
牙周炎是口腔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由牙菌斑形成,在牙周支持组织中生长繁殖,对牙周支持组织造成慢性进行性破坏。其特点是牙龈炎和牙周炎交替出现,牙周炎较严重时可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据统计,90%的成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而在18岁~50岁人群中,患牙周炎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6%。牙周病是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牙周炎可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影响患者的咀嚼和消化功能,对患者的全身健康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对于牙周疾病,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老年人口腔健康管理
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到全身健康。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口腔黏膜变薄,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降低,细菌易在此聚集生长。因此,老年人要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应及时治疗原发病,控制口腔炎症。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作息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特别是饮食上,老年人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食物,比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等;少吃含糖高的食物。
(作者供职于巨野县北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