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并发症如何处理
2023-09-0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六版:天使之声 浏览:18164 次 【查看证书】□黄玫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血液透析就像吃药一样,会产生副作用,会诱发并发症。那么,如果诱发了并发症,该如何护理呢?
什么是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上一种非常安全、简便的血液净化方式。其是通过血液透析机将血液中浓度较高的代谢废物及电解质向浓度低的透析液移动,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透析液中浓度较高的钙离子、碱基向浓度低的血液中移动,从而起到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作用。
血液透析并发症
一般情况下,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包括两种:一种是急性并发症,需要在透析时及时处理;另一种是慢性并发症,需要长期管理。以下是血液透析的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包括失衡综合征、过敏及高血压等。第一次做透析的患者,在透析时,体内的毒素浓度往往相对较高,将身体内的毒素排出后,往往会因为有血脑屏障,导致脑内的浓度很高,进而引起水肿,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在透析过程中,患者也会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现象。
慢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是由于血液透析时毒素清除不完全造成的,会诱发患者产生贫血、酸中毒、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如何护理血液透析患者
在进行血液透析时,由于患者体内的体液代谢会发生紊乱,容易诱发上述并发症。因此,在血液透析的各个阶段均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做好准备 血液透析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如果护理不到位,会给患者留下很多隐患。因此,提前做好血液透析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
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前,一定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例如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叮嘱,做一系列检查;提前做好体重、血压及心率的测量,使医生充分了解患者在透析期间体征的变化情况,比如血压是否稳定?是否存在心率异常情况?充分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透析方案的制定。
遵照医嘱 血液透析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完成的,对于严重的肾脏疾病患者来说,往往需要长期透析。因此,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按时进行血液透析。
一般情况下,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说,血液透析的频率应保持每周3次,每次4小时,才能取得治疗效果。患者如果随意减少透析次数,会导致血液透析不充分,比如代谢产物及毒素会在患者体内堆积,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诱发并发症。
透析过程中应保护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的通畅,对于血液透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血液透析中,如果患者的血管通路不通畅,血液透析就很难顺利进行。因此,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血管通路通畅。
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患者身边一定要有专人陪护,预防出现穿刺针脱落或者移位现象。其间,护士可每隔半小时观察一次穿刺针和导管的插入部位,看是否出现肿胀、出血等问题;注意观察血管通路震颤情况,如果震颤效果比较差,需要及时向医生反馈。
血液透析后观察体重 患者在开始进行血液透析前和血液透析后都要测量体重,每次脱水的量都不能超过自身体重的5%。比如体重60公斤的患者,如果其脱水量超过3公斤,体重就不达标,会产生诸多潜在的危险。因此,护士一定要密切关注血液透析前后患者的体重变化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如果患者的体重增长幅度控制在每天小于1公斤,就属于正常情况。如果患者的体重出现明显变化,护士一定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透析后注意饮食调整 血液透析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由于大部分患者在非血液透析时排尿量较少,导致体内很多微量元素、矿物质无法顺利排出体外,会诱发并发症。其中,患者体内的钾和磷浓度会出现超标情况。因此,患者应合理饮食。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限制含磷及含钾食物的摄入量,例如香蕉、西瓜、罐头、方便面以及葡萄等。同时,可以减少脂肪物质、蛋白质以及水的摄入量,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
以上是关于血液透析的护理知识和技巧,患者应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情况,如果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这样,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供职于广西柳钢医疗有限公司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