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后的观察与护理
□沈柳
当前,随着环境的改变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率逐渐提升,通过疫苗接种能有效减少流行性疾病,并能防止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罹患流行性疾病。但是在疫苗接种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安全隐患,使人们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等症状。为保证人们顺利接种疫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需重视疫苗接种观察工作,接种人群需详细了解接种疫苗相关注意事项及禁忌证,确保符合疫苗接种条件,并按照相关规定,在疫苗注射后留观30分钟,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疫苗接种后需观察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发热、呕吐等症状,且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部分人群在疫苗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在2天~3天后即可消失,但是若症状严重,需要立即送往医院就诊。为避免人们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缓解异常症状,保障自身安全。通常情况下,接种疫苗会出现两种反应,一种为一般接种反应,此种情况是由于疫苗制品本身所引起的,可能是局部反应,也可能是全身反应,而由于生物制品引起的接种反应较为轻微,且时间较短,通常在两天后会自行消失。另一种为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的发生与个人体质有较大关联,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表现出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晕厥等现象,还有一些接种者会出现全身感染症状,此种情况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按照规范化的疫苗接种制度实施,完成疫苗接种后的观察工作,并掌握相关注意事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
注意不良反应
其主要原因包括个人体质、接种后作息及接种环境等。
接种水平 接种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及专业知识不足会影响疫苗接种效果,了解受种者近期健康状态、疫苗接种种类及禁忌证等情况,并在疫苗接种期间,对疫苗种类与名称和有效期进行核对,观察疫苗质量是否合格,药品是否出现损坏。接种后,门诊需要创建观察室,对接种人群介绍注意事项,并密切观察其接种后反应。若接种人员专业技能不足,会导致一系列准备工作不完善,并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自身体质 受种者自身体质的影响,会导致异常反应的发生,对于一些存在紧张、恐惧或处于疾病急性期的人群来说,其机体免疫力较低下,在疫苗的作用下会加重机体异常反应,且对于一些过敏体质者接种后也会出现皮疹、过敏性休克等现象。
管理不当 受种者自身及工作人员不负责,也会导致不良反应产生,当疫苗接种后没有充分休息,而是过度运动,且处于闷热、潮湿的环境下接种,都易产生发热、过敏、头晕等现象。工作人员需做好相关管理工作,提升受种者配合度,受种者也需了解接种相关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若受种者自身认知水平不足,没有遵循疫苗接种原则,则会增加自身安全风险。
疫苗接种后的护理
在疫苗接种后的护理工作中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疫苗接种完成后,需要按照规定在接种门诊观察半小时,防止出现不良反应。注射疫苗3天内天禁止游泳,且在接种后的6小时内不宜洗澡,洗澡时避免揉搓注射部位,预防感染,并防止受凉,同时需要禁止剧烈运动。对于不同类型的疫苗具有不同的特点,且注射方式及注意事项也有所差异,人们需要了解各类疫苗特点及相关知识,按照标准化的疫苗接种要求进行。对于脊髓灰质炎减毒活性疫苗来说,应当用凉开水溶解后服下,且用药前后半小时内避免食用热食,确保疫苗效果。而对于卡介苗来说,在接种后的2周~3周,局部会出现红肿、脓疱或溃疡等现象,在3周之后会结痂,并形成瘢痕,若出现脓肿等情况需要立即前往医院处理。在疫苗注射后,一些儿童在24小时内体温会有所上升,此时可对其提供凉开水,鼓励儿童多饮水,加快体内代谢,促进机体降温;当接种后儿童出现其他异常反应后,需要及时就诊。当流感疫苗注射后,一些儿童会出现低热、乏力及头痛等症状,个别儿童还会伴随少量皮疹、恶心及呕吐等症状。如有症状加重则需及时就医。当疫苗接种者出现注射部位硬结或硬肿发生且超过24小时,可利用干净的毛巾进行热敷,确保每日2次~3次,每次15分钟左右,而对于严重的全身反应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若局部反应在短时间内未自行消退,需要尽快前往医院就诊,以免病情加重,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