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骨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2023-08-2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床荟萃 浏览:19948 次
□高延征 孙五美
近年来,全省骨科医师努力学习,提高技能,诊治了大量创伤、骨病患者。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如外科机器人手术、O形臂导航技术、超声骨刀技术、3D(三维)打印技术及脊柱微创技术等。
学科建设
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是领导河南省骨科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先后成立了17个专业学组(创伤、骨坏死与关节修复重建、显微外科修复、骨质疏松、骨肿瘤、关节镜、关节、基层医师、基础研究、脊柱脊髓损伤、脊柱微创、脊柱、加速康复、小儿骨科、中西医结合、创新转化与数字骨科、足踝)和青年委员会,学组成员达700余人,其中10余人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委员或学组委员。
河南省骨科医师登记统计结果显示,参与登记医师8756人。考虑部分地区可能统计不完全,保守估计全省骨科医师数量超过1万人。按年龄段分类:20岁~29岁占11.38%,30岁~39岁占7.40%,40岁~49岁占25.23%,50岁~59岁占14.12%,60岁及以上占1.83%。按职称结构分类:主任医师占8.19%,副主任医师占20.15%,主治医师占37.92%,住院医师占29.21%。按专业分布分类:综合骨科占45.15%,骨关节创伤占12.30%,关节外科占8.59%,脊柱外科占9.49%,手外科、显微外科占5.17%。
学术交流
2018年11月16日~18日,河南省第二十二次骨科学术会议暨首届中原国际骨科创新论坛大会在郑州黄河迎宾馆召开。这次会议开设院士讲坛、国际论坛、主委讲堂、专家演讲、经验交流、青年医师比赛等栏目,就骨科领域前沿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集中展现国内外骨科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最新进展,对河南省骨科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深远影响。
2019年8月2日~3日,2019中国骨科焦点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二十三次骨科学术会议在郑州召开。这次大会秉承“聚焦学术热点,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的主题思想,开设“创伤焦点问题分论坛”“脊柱焦点问题分论坛”和“关节焦点问题分论坛”3个分论坛,60余位国内骨科“大咖”和30余位河南省名家学者共同为骨科界呈上一场学术盛宴。来自全国各地的骨科同道近千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骨科学年会召开的时间较往年有所延迟。2020年10月30日~31日,河南省第二十四次骨科学术会议在郑州召开,同时开设骨科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大会设主会场和脊柱、关节、创伤、肿瘤、微创、康复、小儿骨科、创新转化、骨科青年精英论坛等分会场;开展病例分析比赛、专题会等。大会开设线上线下互动通道,同时开展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本次会议让专家对新技术、新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河南省骨科学术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骨科学学科主要亚专业重要进展
重度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
重度脊柱畸形通常需要应用不同范围的脊柱截骨矫形术进行有效治疗。相比单纯的后路内固定术,截骨矫形术对脊柱畸形的矫正和脊柱整体平衡的重建具有更好的疗效。在临床工作中,对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经常使用头盆环牵引、HALO-股骨牵引(脊柱畸形的辅助治疗方法)后,再进行矫形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治疗的现状与治疗方式
对于胸腰椎骨折,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目前多推荐采用以TLICS评分(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很重要的评分标准)为主,辅以其他评分标准来判断是接受保守治疗还是接受手术治疗。
1.手术入路的选择
后方入路是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方式。后方入路使用牢固的椎弓根螺钉固定,通过纵向撑开,利用后纵韧带的张力作用达到恢复伤椎高度和椎管间接减压的效果。
2.短节段固定与长节段固定
短节段固定(跨越伤椎四钉固定)术式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但部分患者存在短节段固定之后稳定性不足,容易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的情况。长节段固定稳定性更好,但损失脊柱的活动度,并且延长手术时间。除标准短节段固定和长节段固定外,还有伤椎置钉的六钉固定和伤椎置钉的四钉固定。
3.减压、植骨和融合
没有神经损伤的患者不需要椎管内减压。对有神经损伤的患者,应根据压迫来源准确进行椎管内减压。对于大多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没有必要进行后方融合。
脊柱微创技术
脊椎内镜手术是微创技术的一种,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脊柱开放手术。
脊柱内镜系统包括单通道内视镜系统和双通道内视镜系统。目前,常见的内镜技术包括经椎间孔腰椎椎间盘切除术、经椎间孔治疗腰椎侧隐窝/椎间孔狭窄、椎板间椎间盘摘除术、椎板间减压治疗腰椎中央或侧隐窝狭窄、椎间盘切除术、脊柱内镜治疗胸椎疾病、脊柱内镜融合手术,以及经前路颈椎内视镜和经后路经皮内视镜颈椎椎间孔扩大成形术。
骨关节外科
对于骨关节疾病,根据诊疗指南分阶段进行治疗。
1.在骨关节疾病早期,除应用口服药物、理疗等方法外,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治疗、臭氧注射治疗等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并取得肯定效果。
2.对骨关节的进一步病变破坏,进行精准的外科治疗,包括膝关节胫骨高位截骨、膝关节单间室置换术、髋关节旋转截骨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股骨颈旋转截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等。
3.对于骨关节不可逆破坏且显著影响生活者,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术。
4.术后并发症的诊疗。并发症主要有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和无菌性松动。在诊断感染方面,引入标本宏基因组测序、标本超声振荡处理后细菌培养,大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在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清创手术+生物膜裂解治疗、部分或全部假体取出骨水泥旷置术等。
骨科转化医学和数字骨科
1.图像引导,如导航、3D成像等在临床上的应用,对脊柱外科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2.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消除了人为的错误,提高了手术效率,满足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需要。然而,外科机器人的技术和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结合临床工作进一步实践、优化。
3.混合现实技术使外科医生能够在术中实现3D脊柱解剖结构可视化。混合现实技术在术前评估、医患沟通、远程会诊、提高患者安全、改善术后效果、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4.超声骨刀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手术器械,具有组织选择性、良好的止血性能、对周围血管神经组织损伤小、低产热、易操作等优势。近年来,超声骨刀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切骨器械,在河南省脊柱外科领域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