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洁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导致患者肌肉力量减弱或丧失。该病会影响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但多数患者在30岁之前发病。本文主要介绍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技巧。
发病机制
目前,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研究结果表明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发病机制是体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肉无法正常收缩。
诊断方法
诊断致病因素的方法:疾病症状、家族史、神经系统检查、肌肉活检等。其中,肌肉活检可以通过检查肌肉组织的病理变化来帮助确诊。
治疗措施
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比如免疫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等。此外,胸腺切除术也可能对某些患者有效。
常见症状
疲劳 患者常常感到疲劳。护理措施包括帮助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保障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肌肉无力 患者出现肌肉无力现象,比如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等。护理措施包括让患者保持半卧位,避免长时间低头;定期进行口腔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
肌肉僵硬 患者会出现肌肉僵硬、肢体活动受限等现象。护理措施包括让患者保持关节活动,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药物副作用 重症肌无力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比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等。但这些药物可能会有副作用,比如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异常等。护理措施包括定期检查肝肾功能,遵照医嘱服药,避免擅自增减药物剂量。
生活护理
饮食调节 重症肌无力患者应注重饮食调节。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的肌肉功能,可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全谷类食物、优质蛋白质等食物(如鱼、肉、豆类等)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运动与休息 适当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功能,提高身体素质。然而,重症肌无力患者容易出现疲劳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长。患者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以免加重病情。
心理护理
良好的沟通 与重症肌无力患者沟通,可消除其焦虑、抑郁等情绪。护士应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关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认知行为疗法 对于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患者,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该疗法可帮助患者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而改善病情和消除心理问题。
用药护理
遵照医嘱服药 重症肌无力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护士应督促患者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观察与记录 护士应观察患者服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并进行记录;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帮助患者正确存放药物,避免药物受潮、变质等。
总之,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来说,正确的护理技巧和预防措施,可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