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
2023-08-2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二版:天使之声 浏览:14327 次 【查看证书】□石翠芹
冠心病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病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并且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负面情绪也会影响患者的病情,所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负面情绪,可有效缓解病情。
发病原因
冠心病发作时,会给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冠心病呢?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血脂异常 当人体内的血脂和胆固醇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
年龄因素 冠心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体,年龄越大,患冠心病的概率越高。这表明年龄的大小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生活方式发生很大改变,致使一些年轻人也患有冠心病。
睡眠不足 长期睡眠不足会引发冠心病。长期睡眠不足会使内分泌失调,影响心脏功能的正常运行,导致心脏血管缺血,损伤心脏血管,引发冠心病。
长期体重超标 过度肥胖者的脂肪含量高,血脂也会随之升高,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心理问题 由于冠心病不可治愈及病痛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暴躁等情绪。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病不可治愈,会对命运前途、家庭经济等产生担忧,从而出现负面情绪,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放弃治疗的现象。这样,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此时,心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方法
情绪稳定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如果患者情绪波动过大,会导致血压升高,引发冠心病。
加强锻炼 锻炼身体可促进新陈代谢、血液循环,保障心脏血液循环稳定。对于血液黏稠的人,可通过锻炼身体,增加血液中的氧气量,降低冠心病发生概率。
合理饮食 平时,为了避免血液黏稠,人们应清淡饮食,少食油腻食品,避免暴饮暴食。
心理疏导 在负面情绪严重时,患者的自理能力会有所下降,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为了避免患者出现抑郁情绪,医务人员及家属要适时安慰患者,正确应对疾病。为了预防冠心病病情加重,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
注意事项
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以详细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疾病,并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可有效控制冠心病病情。从心理护理方面来分析,患者应保持轻松的精神状态,避免出现紧张、焦虑、激动、发怒等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面对疾病;在生活方面,患者要清淡饮食,适当加强身体锻炼,控制体重,以便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冠心病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控制病情。
(作者供职于曹县倪集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