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和病因

2023-08-2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九版:妇幼健康 浏览:15609 次 【查看证书

□耿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也被称为晶体后纤维增生症,属于发育性血管增生障碍性疾病,是导致婴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要引起重视,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治疗。那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都有哪些症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能自愈吗?
症状
    Ⅰ期 在视网膜后极部有血管区域和周边无血管区域中间会出现一条白色且平坦的细分界线。 
    Ⅱ期 发展到这个阶段,白色分界线会逐渐变宽,且会增高,高于视网膜表面。
    Ⅲ期 嵴形隆起更为明显,且呈现粉红色,同时伴有纤维增殖,并进入玻璃体。
    Ⅳ期 在这个阶段,部分视网膜脱离。
    Ⅴ期 会有广泛结缔组织增生及机化膜形成,还可出现晶状体后纤维膜。
病因
    早产低体重 早产儿的体重过低,是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出生时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概率越高。
    吸氧 早产低体重新生儿呼吸系统没有发育成熟,或存在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需要吸氧,吸氧的时间不对或方式不对,会引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存在危险因素 包括心动过缓、酸中毒、感染及心脏病、窒息、呼吸窘迫、贫血等。
能否自愈
    如果症状比较轻,自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症状严重,则没有办法自愈。
    在28周之前出生的早产儿,很容易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这种因视网膜发育不完全所引起的病变,可能自愈。特别是轻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出生几个月后会自行恢复,不需要特殊治疗。
    如果是由病态新生血管生长导致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且症状严重,出现了严重的视力或失眠等,是不能自愈的,需要采用相关方法进行治疗,比如外科手术、激光手术等。如果对视力造成了损伤,可以通过视力训练及特殊的眼镜改善视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在孕期做好防护措施,预防早产儿。在早产儿出生后,要合理用药,不要长时间吸氧或吸入过高浓度的氧。对于身体虚弱者,要增强体质。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后,要引起重视,及时带患儿到医院,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在疾病治愈后,还要做好复查。
(作者供职于日照市人民医院眼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