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检验医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2023-08-2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床荟萃 浏览:19495 次
□明 亮 张家瑞
检验医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将物理、化学、生物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临床医学上,在疾病诊断、疾病监测、预后判断和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检验医学在技术方法、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学科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
检验医学学科现状及比较
全省现有临床检验从业人员23270名,其中有正高职称者212名、副高职称者1235名、中级职称者7401名。
目前,我省检验医学学科业务开展齐全,设有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分子诊断学、临床血液学等专业。我省已通过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评审验收的实验室近800个。
根据省医学会工作要求,检验医学分会采取专家团队下基层的方式,抽调资深的检验医学专家与技术骨干,对全省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调研和培训指导,同时开展科普讲座,普及检验医学知识。
目前,河南省有10家医学实验室通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15189的认可。
我省检验医学学科在科研方面也取得较大进步,并已经形成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1.重大与复杂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遗传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等的发生、发展分子生物机制、分子诊断方法、疗效监测的分子标志物研究;2.现代生物医学技术与实验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3.病原微生物致病分子机制及诊断方法研究;4.临床实验室管理及标准化研究等。
检验医学学科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比较突出的就是人员和设置分布不均。如有的三甲医院,在设置检测机构上存在重复现象,既有检验科,又有各临床科室的小实验室,整体医学检验队伍协作能力较差。
二、质量管理任务重,控制难。由于检验科开展的项目较多,方法多样,自动化程度不一,且临床分析前因素复杂,人员素质不一,给检验结果的质量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基层检验人员综合素质及与临床沟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检验医学技术飞速发展,使生物检测具备了快速、便捷、高通量等优点。新技术与新项目不断涌现,各种基因测序、蛋白筛选、生物芯片等高通量的实验方法被应用到实验诊断学中,但是新增项目需要进行价格申报后才能应用于临床,而价格审批较慢限制了这些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应用。
五、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虽然我省检验专业科研产出每年有一定成果和SCI(《科学引文索引》)文章,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基金,但是仍然存在重大科研项目、高水平科研成果和论文较少等问题。
六、检验科研进展快,转化难。检验医学是架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是转化医学的三大平台之一。但是,实验诊断转化医学在实际工作中障碍重重。
七、检验医师专科化,定位难。检验医师的工作范围不应局限于检验样品本身,而应扩展至检验分析前、中、后的整个过程,把有限的实验数据转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更多、更直接地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但是,这一点未引起医院足够重视。
八、溯源系统不规范。溯源系统对检验结果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但据了解,50%~80%的医院存在溯源系统不规范现象。
对检验专业发展目标规划的一些建议
一、强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如何建立“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创新生态系统,是当前检验医学学科在发展中应积极探索的关键。一方面,精细化和专业化是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检验医学应加强亚专科建设,借助多学科交叉融合,逐步探索具有鲜明专科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发挥科研创新引擎作用,瞄准行业关键科学及技术难题,以科研项目推进科研育人发展模式,最终形成“临床-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检验医学学科长效发展机制。
人才驱动学科发展,要始终将人才梯队建设放在检验医学学科发展的优先位置。随着数字化实验室时代的到来和临床融合发展的需求,不同专业型人才特别是综合型人才(检验、临床、生物、生物信息等)的引入、培养十分必要。通过多途径、多方位、分层次等方式,加强对各级检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检验从业人员的能力,保证检验医学学科向着全面、均衡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全省医学实验室ISO15189认可工作,有效提升检验科质量管理水平。
三、结合我省现有的检验医师人数,建议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检验医师门诊,提供检验咨询、补充检验医嘱、接送外院送检标本的检验服务。
四、建立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依托第三方实验室或大型三甲医院建立集医院常规检验、临床沟通、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居民服务于一体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除开展常规项目检验外,应该建设如高通量测序技术、微流控技术、质谱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染色体分析技术、自身抗体定量检验平台,以及智慧即时检测(iPOCT)和人工智能等高尖端技术平台,这是未来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更是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发展的推动力。
五、建设数字化实验室。检验医学实验室的发展将由不断发展的两项技术持续注入驱动力:自动化和AI(人工智能)。前者将创造效率,降低成本并产生更多庞大而复杂的数据集;后者将挖掘海量数据背后蕴含的临床信息,最大化发挥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
六、技术助推行业发展。检测技术是检验工作的重要“武器”。近年来,以二代测序(NGS)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速崛起,成为各领域争相发展的焦点,其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也将成为趋势。但是,如何将此类技术应用于临床精准诊疗,建立基于NGS、质谱分析、液体活检等技术的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另外,也要重视微生物组分析技术与微流控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七、科研创新与前沿技术的应用。承担科研课题、开展科学研究是不断开发和应用前沿检验技术的基础,是培养人才、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检验医学学科发展的动力。追踪相关学科发展,关注临床进展前沿技术,开展科研工作及开展临床急需检验项目,通过不断开发和应用检验前沿技术,在检测生物样品中发现更灵敏、更特异的与疾病相关的标志物,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高检验医学学科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八、国际合作交流。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省检验医学学科的人员、设备、实验室规范及质量管理得到全面发展,在国内交流活动中也很活跃,但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后,需要整合资源,打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参与或主动承担国际学术组织的活动,不断提升我省检验医学学科的国际学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