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
2023-08-2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一版:临证 浏览:19789 次 【查看证书】
□吴云龙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内部的软性物质(髓核)向外凸出,压迫脊椎神经根或脊髓,导致腰痛、下肢疼痛、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会导致神经根压迫综合征、脊髓受压综合征、椎间盘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下面笔者详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病因,以及中医如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比如长时间保持坐姿或站姿。
2.长时间的重复性工作,比如频繁弯腰、扭动腰部、提重物等。
3.肥胖或体重超标。
4.脊柱异常,比如脊柱侧弯、脊柱前凸等。
5.长时间的缺乏运动或运动不足。
6.高强度剧烈运动,比如举重、跳跃等。
7.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逐渐变硬,容易发生纤维环破裂。
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我们应该积极治疗,除常规西医治疗外,中医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有着独特的方法。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方法。下面,笔者就中医如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进行详细介绍。
中药治疗 患者可以使用中药方剂,比如桂枝加芍药汤:具有舒肝解郁、调和营卫、温经散寒的功效,适用于腰痛、腰酸、下肢麻木、舌苔白腻、脉弦滑等症状。神经舒颗粒:主要成分包括枸杞子、山茱萸、牛膝、独活等,能够活血化瘀、舒筋散结、止痛消肿,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当归四逆汤: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腰痛、寒痹、肢体麻木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体质来选择适合患者的方剂,应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 针灸可以调节体内阴阳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自我修复。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腰阳关穴、肾俞穴、委中穴等。
推拿治疗 推拿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瘀血得以消除,疼痛得以缓解。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拨、捏、揉、按等。
中医按摩 中医按摩可以通过按摩腰椎穴位,促进体内气血流通,消除瘀血,减轻疼痛。常用的按摩手法有轻拍、捏揉、推按等。
腰椎牵引 腰椎牵引是一种非手术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拉伸腰椎,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缓解腰痛等症状。具体方式包括机械牵引,使用特殊的机械牵引设备,通过拉伸腰椎实现治疗目的;手动牵引,由专业的医师或理疗师进行手动拉伸,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水牵引,在水中进行牵引治疗,由于水的浮力和阻力可以减少对腰椎的压力,对于一些严重的腰椎疾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该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盲目自行使用。同时,中医治疗椎间盘突出症需要长期坚持,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患者长期配合治疗。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比较严重,且经过以上治疗症状仍难以缓解,也可以进行腰椎间盘的微创介入治疗,也是一种较好的保守治疗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保持良好的体态 长期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行走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要避免久坐不动。
加强锻炼 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减轻腰椎负担,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控制体重 体重超标会增加腰部负担,容易导致腰椎间盘受损。因此,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轻腰椎负担。
避免长时间弯腰或抬重物 长时间弯腰或抬重物会增加腰椎的负担,所以要避免这些行为。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大都会增加腰椎的负担,应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饮食调整 饮食也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因素,应多吃富含钙、维生素D等营养元素的食物,比如牛奶、豆腐、鱼等,有助于增强骨骼健康,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如果出现腰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以免加重病情。
(作者供职于六安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