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怎么煮?有讲究!
2023-07-25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五版:健康促进 浏览:16988 次 【查看证书】□ 王德红
《本草纲目》中写道:“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汤药的质量会受到煎煮方法、火候、水量、用具的影响,因此,中药煎煮也是很有讲究的!那么,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是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药煎煮用具怎么选?
通常,中药煎煮用具不能选择金属器皿,因为金属器皿中含有的一些金属成分会与某些中药发生化学反应,加之这些重金属析出后往往会被人体吸收,进而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因此,中药煎煮时不能用铁、铜、铝等容器,最好选择砂锅、陶罐、搪瓷、不锈钢等容器。
中药煎煮用水量怎么确定?
加水量需要依据中药的吸水性大小、煎药时间长短、水分蒸发多少以及所需药液量来具体掌握加水量。一般情况下,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或每煎得到煎液200ml左右。通常中药需要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量比第一煎略减少,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需要在煎药前浸泡药材吗?
中药大多数都是植物类干品,体积和厚度一定,在煎煮前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能够使有效成分渗透扩散到水中,有助于溶出有效成分。但需要注意的是,浸泡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药物有效成分酶解或药物霉败。
煎煮中药需要多长时间?
煎药时间需要根据药物以及疾病具体性质来确定。普通药材第一煎时间一般为25~30min,第二煎时间为20~25min;解表类、芳香类药物第一煎时间为15~20min,第二煎时间为15~20min;滋补类药物第一煎时间为30~40min,第二煎时间为25~30min。
特殊药物如何煎煮?
根据药物性质不同,有些药物宜采用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处理。
(1)先煎。将药物单独浸泡,大火烧开转中小火30分钟后,再和其余中药一起煎煮。如质地坚硬的介壳类药物(牡蛎)和矿物药(生石膏)。
(2)后下。第一遍煎煮结束前5~10min放入。如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豆蔻、砂仁等。
(3)包煎。先用纱布袋包好,在与其他药物同煎,如辛夷、车前子等。
(4)烊化。用煎好的药液溶化后服用,如胶类药物阿胶、鹿角胶等。
煎药火候如何把握?
煎药时一般先武火,后文火。武火即急火,用于解表剂及泻下剂,煎煮时间宜短,水量宜少;文火即慢火,用于补益之剂,煎煮时间宜长,水量略多。
煎煮好的药物如何服用呢?实际上,药物服用也有一定的讲究,汤剂类药物宜温服,尤其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解表药要热服,服后还需要覆盖好衣被,或进食热粥,有助于出汗。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总之,煎药的火候、水量、方法、容器等,以及服药的方法均会影响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作者供职于郯城县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