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平
腰腿痛是生活中的常见症状,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病因。但并非所有的腰腿痛都是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医生常常遇到主诉为腰腿痛,经过初步检查却未发现明确病因的患者,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射线、CT(计算机层析成像)、MRI(磁共振成像)。它们各有优劣,在临床诊断中可以相互补充。不同影像学检查有何差异?哪些影像学检查对诊断疾病更有帮助?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射线、CT、MRI。其中,MRI具有无创伤性、无放射性等优势,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手段。
X射线 X射线检查是通过X射线成像,观察骨骼和软组织结构的变化,对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X射线检查的缺点在于它只能反映骨骼结构,不能反映软组织疾病。X射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退行性病变等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对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等疾病的诊断优势明显。由于射X线检查无法观察到软组织,因此,借助它无法对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椎管内肿瘤等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如果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在影像学检查之后进行腰椎MRI检查。
CT CT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较小的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椎体骨折等,对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此外,CT还可用于椎管减压术前评估,了解神经根受压程度,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对于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患者,CT还能观察其骨折情况,并可判断有无椎管狭窄。
MRI MRI可以对椎间盘、椎管内硬膜囊等软组织进行成像,对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疾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是,MRI检查费用比较高,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需要借助CT补充检查。
在临床上,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X射线、CT检查主要是确诊腰椎间盘突出,而MRI检查则主要用于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既往病史等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通常情况下,在病情较轻且对工作、生活无不利情况时,采取保守疗法就可以了;对于病情较重,对工作、生活造成了较大干扰,且经保守疗法无效的患者,可以进行微创手术。当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时,即使采用保守或微创的方式,也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很大的干扰,需要进行手术处理。
生活中,要做好预防,避免久坐、久站、剧烈运动等,避免弯腰负重;尽量选择合适的枕头,保护腰椎健康。
(作者供职于成武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