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血小板参数
2023-08-05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五版:医技在线 浏览:11715 次 【查看证书】□贺敏慧
血液检验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和性质,来帮助医生诊断多种疾病和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血液检验可以提供关于人体内部情况的有关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是否存在炎症、感染、贫血、出血或凝血问题,以及器官功能(如肝脏、肾脏、心脏等)是否正常。此外,血液检验还可用于监测疾病的进程,评估治疗效果,以及预测疾病的预后。因此,血液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血小板参数的含义和测量
血小板计数(PLT) PLT是衡量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主要用于评估血液的凝固状态和止血能力。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MPV是测量血液中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大小的指标,反映的是血小板的生成和成熟状态。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PDW是衡量血小板体积分布的一个指标,反映的是血小板的体积异质性。PDW升高通常表示血小板的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预示血小板生成异常、受到破坏和增多等。
血小板压积(PCT) PCT表示单位体积血液内所含的血小板数量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其数值为血小板平均体积与血小板计数的乘积。血小板压积主要用于筛查血液相关疾病,比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为以上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 P-LCR是指大型血小板的百分比,反映的是大型血小板的数量。当大型血小板比例增加,预示骨髓血小板生成活跃。
血小板参数异常的相关疾病
PLT异常 血小板计数过低会导致出血倾向,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等;血小板计数过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常见于精神应激反应、恶性肿瘤、骨髓增生性疾病等。
MPV异常 MPV过高,可见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等;MPV过低,可见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或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
PDW异常 PDW升高,可见于血小板生成异常或者消耗增多的疾病,比如ITP、恶性肿瘤、血小板生成异常。
PCT异常 PCT升高,可见于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等;PCT降低,可见于严重感染、大出血、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
P-LCR异常 P-LCR增高,可见于血小板生成活跃的情况,比如骨髓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等;P-LCR降低,可见于骨髓抑制、骨髓纤维化等。
注意事项和避免误诊
一是血液样本采集和处理的注意事项。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处理直接影响到血液检测的结果。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
1.血液样本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采集,通常在清晨空腹时,因为饮食和体力活动都可能影响血液检查的结果。
2.血液样本应由专业人员采集,避免造成血液溶血或者血小板聚集等现象。
3.血液样本应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处理和分析,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检查结果出现偏差。
如果需要复查,最好在同一个实验室进行检验,因为不同实验室的检验方法和设备会导致检查结果出现差异。
二是血小板参数的日常波动和误差。
血小板参数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性别、生理周期、身体状态、用药等。此外,不同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和设备也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误差。因此,在解读血小板参数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避免对结果产生误解。
三是避免因血小板参数异常造成误诊和不必要的担忧。
虽然血小板参数异常预示某些疾病发生,但是任何单一指标的异常都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例如血小板计数的增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有血液疾病,可能只是身体对感染或者应激的反应;同样,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由于临时性的骨髓抑制或者血小板短暂性的消耗增多导致的。
综上所述,血小板参数在临床血液检验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评估患者的血液凝结功能和炎症状态的重要指标。通过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压积等参数的解读,可以提供有关患者健康状态的重要信息。血小板参数在临床血液检验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有助于医生早期发现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医生通过专业解读和科学判断,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从而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供职于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