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风邪的中医方法

2023-08-0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一版:临证 浏览:10329 次 【查看证书


□吴昊峰

   《黄帝内经》早就有关于“风为百病之始”的论述,从而解释了风邪发病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一年当中不同的节气均有致病的病邪,包括风、暑、热、寒、湿、燥等。其中,许多病邪会合并出现,而风邪较常与其他病邪一起出现。中医认为风邪常会侵害人体,其发病过程有一定的特殊性,且风邪有升发、上行、向外传播等特点。
症状表现
    外感风邪 外感风邪(简称外风)是中医对外邪侵袭的概念,通常与天气、环境或其他因素有关。
    头痛:外风容易导致头痛,尤其是在头部表面或后颈部出现酸痛或胀痛感。
    流鼻涕和鼻塞:外风引起的鼻子不适,包括流鼻涕、鼻塞、打喷嚏,以及鼻子发痒等。
    咳嗽:外风也可能导致咳嗽,通常是干咳或有黄色痰液。
    喉咙痛:外风侵袭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喉咙疼痛或不适感。
    发热和寒战:外风侵入体内后,可能引起发热和寒战。
    肌肉酸痛:外风可能导致肌肉酸痛,使身体感到不舒服或沉重感。
    内感风邪 内感风邪(简称内风)是人体内部邪气,与自身体内因素有关,比如体虚、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
    面部抽搐或颤动:内风可以导致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搐或颤动,表现为眼睑跳动、口角抽动等。
    头晕:内风引起头晕可能是暂时性的,常伴有头痛、头部发沉等。
    眩晕:内风可以导致眩晕感,患者感觉房间在旋转或自己在旋转。
    迷糊或记忆力减退:内风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可能导致患者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惊厥或抽搐:在严重情况下,内风可能引发惊厥或抽搐。
中医疗法
    中药治疗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核心方法。根据患者病情,中医师可能会开具适合患者的中药方剂,以祛风、疏散风邪、平衡体内阴阳等为治疗目标。常用的中药有白芷、防风、羌活等,可通过中药的药性来调理体内风邪。其中,有6种常用的祛风方法,被称为“祛风六法”。这些方法旨在调理体内风邪,促进身体康复。
    辛散法:辛散法以辛温的药物为主,比如荆芥、薄荷等。这些药物具有辛散风寒、散发风邪的作用,可用于祛除体表风邪。
    苦泻法:苦泻法以苦寒的药物为主,比如黄连、栀子等。这些药物具有苦泻风热、燥湿的作用,用于祛除内部风邪。
    辛凉法:辛凉法以辛凉的药物为主,比如薄荷、菊花等。这些药物具有辛凉散风、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祛除表里风邪。
    辛温法:辛温法以辛温的药物为主,比如桂枝、羌活等。这些药物具有辛散风寒、温通经络的作用,可用于祛除寒湿风邪。
    辛热法:辛热法以辛热的药物为主,比如荆芥、大蒜等。这些药物具有辛热发散、祛除寒湿风邪的作用。
    辛甘法:辛甘法以辛甘的药物为主,比如生姜、甘草等。这些药物具有辛散风寒、和缓中药配伍的作用,可用于祛除风寒湿邪。
    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祛除风邪等。具体的针灸方法会因病情而有所差异,常用的穴位有风池穴、风府穴、太阳穴等。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物理疗法,通过按摩特定部位来调节气血循环、舒缓肌肉、祛除风邪等。
    艾灸 艾灸是利用艾叶燃烧产生的热量和特殊草药气味来刺激穴位的疗法。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来祛除寒湿、驱散风邪等,常用的穴位有风门穴、足三里穴等。
    饮食调理 中医注重通过调整饮食来治疗疾病。患者应避免食用寒凉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增加暖补食材,比如姜、葱、羊肉等,以祛除体内寒湿风邪。
预防方法
    避免受风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或有风的环境中,尤其是寒冷湿润的环境。如果外出时有风,可以佩戴帽子、围巾等来保护头部和颈部。
    适度锻炼 适度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外邪侵袭。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比如散步、练瑜伽、打太极拳等。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营养的饮食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因素。多摄取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总之,人们平时要注意避免风寒,调整脏腑气血阴阳,阴阳和谐就不容易产生风邪。
    (作者供职于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