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康复的特点
2023-08-0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版:视界 浏览:18922 次 【查看证书】□李朝亮
在临床上,中医骨伤康复疗效显著。那么,中医骨伤康复包括哪些内容和治疗方法呢?
什么是中医骨伤康复
在中医领域,康复是指按照患者疾病的具体特点,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等,在相关治疗器械的辅助下,结合各项手法操作,引导患者积极参与,综合运用主动方式或者被动方式,对患者整体功能或者局部功能加以改善,进而促进患者恢复功能和改善身体素质。
康复训练内容
肌力训练 中医引导骨伤患者实施肌力训练,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当患者肌力为0级时,通常可选用电刺激疗法,对患者实施被动运动训练,并与传递神经冲动的训练相结合。引导患者在主观上用力,从而引发患者瘫痪肌肉实现主动收缩。当患者肌力为1级或者2级时,可选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或者电刺激疗法。当患者肌力为3级或者4级时,可引导患者展开徒手抗阻训练,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各种器械进行抗阻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1.主动运动:引导患者以缓慢、平稳的动作进行主动运动,尽量增大运动幅度,再稍微加以维持。2.被动运动:指导患者按照关节需要活动的方向,通过健肢协助关节实现被动活动,对粘连组织或者挛缩组织进行有效牵伸。3.助力运动:引导患者通过健肢徒手助力患肢展开运动,或者指导患者正确利用各类简单器械,诸如棍棒、绳索等,促进患肢运动。4.步行训练:先引导患者在平衡杠内开展步行训练,保障患者安全;再引导患者利用拐杖开展行走训练,协助患者独立行走。
康复训练方式
持双腋杖步行 引导患者以迈至步、摆过步、四点步等训练步骤持双腋杖开展步行训练。1.迈至步:是指先将双腋杖向前同时伸出,再支撑身体并向前摆动,使双足迈到双拐落地点的周围。2.摆过步:是指先伸出双拐再支撑身体,并向前摆动,将双脚迈到双拐落地点之前着地,再向前迈双拐,实现平衡。3.四点步:是指按照顺序伸左拐、迈右腿、伸右拐、迈左腿。
持手杖步行 引导患者以三点步、两点步持手杖开展步行训练。1.三点步是指先将手杖伸出,再将患肢迈出,最后将健肢迈出。2.两点步是指同时将患肢和手杖迈出,再将健足迈出。3.借助助行器开展步行训练。
患者在康复初期,可利用助行器开展行走训练,为患者后期使用手杖或者腋杖做好准备。患者下肢无力,但下肢并未瘫痪,可以利用助行器开展步行训练;截瘫患者和行动迟缓的老年骨伤患者,也可利用助行器开展步行训练。
熏洗法
熏洗法是中医骨伤康复的重要内容。熏洗法是指煎煮中药后,在患者骨伤患处涂抹药汁,再用热敷促进药物对患处深层组织渗透。熏洗法不仅具有活血、化瘀的疗效,还能消肿、止痛、祛风通络。骨伤发作后,通常伴随局部发热、肿胀、疼痛、僵硬等症状。对于这些症状,均可采用该法治疗,能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等。
在熏洗之前,要根据患者骨伤的情况,合理选用药物。例如对于骨质增生、关节炎等骨伤疾病,可以选用桑枝、丹参等药物活血化瘀;对于肌肉拉伤、扭伤及骨折等骨伤疾病,可以选用秦艽、川芎等药物消肿止痛。在通常情况下,应煮沸药物后去掉药渣,在患者骨伤患处涂抹药汁,通过热水袋或者热毛巾热敷,将热敷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其间,要控制热敷温度,避免患者烫伤。采用熏洗法治疗时,患者应加强日常保健,防止受凉,做好饮食调理,配合适量运动,可促进康复。
针灸和推拿按摩
在临床上,在中医骨伤康复中,针灸和推拿按摩的运用也较为普遍。
针灸 针刺骨伤患者穴位,对其身体、气血加以调节,实现对骨伤疼痛的有效缓解,促进血液循环;有效增强局部营养供应和代谢功能,加快骨伤愈合。对骨伤疾病实施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穴、膝眼穴等。对扭伤、脱臼、骨折等骨伤疾病,均可用针灸进行治疗。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有效缓解患者骨伤疼痛程度,促进血液循环和局部代谢。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拨、按、推、捏、揉等,可确保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供职于那坡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