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如何治疗骨科疾病

2023-07-25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一版:临证 浏览:10330 次 【查看证书


□李立基

中药疗法
    原理:中医药的药性,对有关药物进行组合,可以调理人体气血、阴阳和经络的作用,以达到治疗骨科疾病的目的。
    应用方法:中药汤剂。将中药煮成药液,口服或外用。中药汤剂常用于治疗骨关节炎、骨折愈合等。
    中药颗粒、丸剂或片剂。将中草药制成颗粒、丸剂或片剂进行口服。这种形式方便携带和服用,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关节炎等疾病。
    中药外敷。将中药煎煮后,用于外敷患部,比如膏药或熏蒸疗法,常用于治疗骨折、扭伤等疾病。中药粉末或浸剂。将中药研磨成粉末或浸剂,用于外洗、湿敷、熏蒸等,常用于外伤后的局部治疗。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的辨证(包括寒热虚实、气血阴阳等)来确定中药的配方和用法。
针灸疗法
    针灸原理: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通常是细长的金属针),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从而促进身体的自然疗愈和功能恢复。
    针灸应用方法:穴位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针灸师会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常用穴位包括经络上的特定点位,比如足三里穴、合谷穴等。
    刺激方式。针灸刺激可以通过插入金属针、旋转、扭转、轻拍或加热等方式进行治疗。刺激的力度和方法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反应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如果有出血倾向、皮肤损伤、禁忌证,应事先告知医生。
推拿按摩
    原理:推拿按摩基于中医理论,认为骨科疾病常伴有气血不畅,经络阻塞,肌肉和关节紧张等问题。医生可利用推拿按摩的手法,对患处进行施压、揉捏、推拿等,可以刺激身体的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舒缓肌肉,促进自然疗愈和功能恢复。
    应用方法:确定治疗部位。根据患者的病情等具体情况,医师会确定治疗的部位,重点在于骨骼、关节、肌肉等受影响的区域。
    手法选择。推拿按摩的手法多种多样,包括揉捏、推拿、轻拍、摇动等。手法的选择可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反应进行调整。
    施力和时间。推拿按摩的力度和时间会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力度要适中,不宜过度用力,以免伤及患者。
    注意事项:如果有皮肤损伤、严重疼痛、禁忌证等,应事先告知医师。
拔罐疗法
    原理:通过在特定部位放置密封罐子,形成负压环境,可以刺激皮肤、肌肉和组织,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和消除瘀血湿热等。
    应用方法:罐具选择。拔罐时常使用的罐具种类较多,包括玻璃罐、竹罐、陶瓷罐等。玻璃罐是目前常用的类型,具有方便观察治疗部位变化的特点。
    罐口处理。在罐底涂上一层燃烧物,比如酒精棉球,点燃后迅速将罐口贴紧患者的皮肤,形成负压环境,也可以使用罐子内的负压装置,通过抽气方式形成负压。
    罐位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拔罐部位。常用的部位包括肩颈部、背部、腰部等与骨科疾病相关的区域。
    罐具保持时间。拔罐的保持时间一般为10分钟~20分钟,具体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反应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如果有出血倾向、皮肤损伤、禁忌证,应事先告知医生。
    需要注意的是,拔罐疗法可能会导致皮肤出现瘀血、瘀斑等反应,这是正常的治疗反应,一般会自行消退。如有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师报告。
牵引疗法
    原理:牵引疗法基于中医理论,认为骨科疾病可能涉及骨骼、关节或脊柱的位置异常、压力增加等问题。通过施加外力或使用特定装置进行牵引,使骨骼、关节或脊柱等部位产生牵引力,可以减轻压力、拉伸软组织、调整位置或恢复正常功能。
    应用方法:牵引方式。牵引可以通过重力、机械牵引装置或牵引床等方式进行,具体方法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而定。
    牵引力度和时间。牵引力度和时间会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情况进行调整。牵引力度应适中,不宜过大,以免造成不适或损伤。
    牵引部位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牵引部位。常见的牵引部位包括颈椎、腰椎、肢体骨折等与骨科疾病相关的区域。
    注意事项:如果有骨折未愈合、严重软组织损伤、禁忌证,应事先告知医生。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康复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