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家庭护理要点

2023-07-2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九版:妇幼健康 浏览:13978 次 【查看证书

□陈慧敏

什么是早产儿
    一般来说,女性的正常妊娠周期约为40周(38~42周),胎龄小于37周就出生的宝宝称为早产儿。正常新生儿体重为2.5千克~4千克,早产儿体重一般小于2.5千克。根据新生儿的体重,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出生体重小于2.5千克称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1.5千克称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1千克称为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产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而言要高于足月出生的孩子。
导致早产儿的主要因素
    孕妇感染:包括全身感染、宫内感染以及盆腔感染。
    多胎妊娠:子宫腔过度扩张,可使子宫肌层过度伸展。
    妊娠高血压:可能会导致医源性早产。
    孕妇严重贫血、营养不良: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严重者甚至导致胎儿缺氧从而造成医源性早产。
    孕妇精神压力过大:可使宫颈过早成熟并诱发宫缩,增加自发性早产风险。
    胎儿因素:胎儿存在先天异常、生长受限、感染和窘迫等引起早产。
早产儿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呼吸系统:呼吸浅快不规则,易出现周期性呼吸困难及呼吸暂停或青紫。
    循环系统:心率偏快,血压较低,部分早产儿早期可有动脉导管开放。
    消化系统: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胎粪排出延迟,肝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核黄疸(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泌尿系统:早产儿容易出现肾浓缩功能障碍,出现低钠血症,同时也会出现水肿的情况。
    神经系统:各种反射如吞咽、吸吮、觅食、对光、眨眼反射等均不敏感,觉醒程度低,嗜睡,拥抱反射不完全,肌张力低。
    生长发育不全:皮肤嫩薄、绛红,毳毛多,头更大,头发细而乱,耳壳软,耳舟不清楚等。
早产儿的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出院后,家人需要掌握早产儿的护理技能,包括喂养、换尿布、洗澡等方面,并按时给早产儿接种疫苗,以预防感染病。
日常护理
    注意保暖,冬天房间内温度应保持在18摄氏度~22摄氏度,空气湿度保持在55%~65%为宜。
    为患儿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不要惊扰宝宝。
    早产儿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接触早产儿前后应及时洗手,注意手卫生,以免造成感染。
    婴儿床单、毛巾等需要单独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呼吸窘迫、出血等情况
饮食调理
    早产儿喂养食物首选母乳,但为了满足早产儿特殊营养需求,需要注意添加营养素强化。
    对于吮吸和吞咽功能差的早产儿可由母亲挤出乳汁经管饲喂养。
    如果没有母乳,可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必要时可以选择静脉营养(肠外营养)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一般在4~6月龄时开始逐渐加入泥糊状食物。根据情况循序渐进添加辅食。
    总之,早产儿护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早产儿的父母通常会感到焦虑、无助等情绪,医务人员应该及时进行心理支持,让他们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帮助早产儿平稳渡过难关。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发育水平,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