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近期,细雨绵绵。下雨天总会令人有一些惆怅,尤其是夜晚,雨点打在树梢屋顶,淅淅沥沥,如歌如泣,似乎在诉说一个动人的故事。
千百年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多少浮沉聚散,在这样的雨夜被记述、被倾听、被传颂。
我想起杜甫的雨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此诗时,杜甫已经在成都定居两年。在经过很长时间的颠沛流离后,他总算有了一间草堂安顿身心。杜甫下地耕田,种稻挖菜,成了一个“庄稼人”,一场春雨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他不由得心生欢喜。
但是,时局动荡不安,杜甫心中的沉重始终挥之不去。他紧接着写道:“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一片黑沉沉的天地之间,他多么渴望有一束照亮世间的光啊!于是,他看到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的光芒。
到第二天清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似锦繁花被春雨浸润,红湿花重,虽然依旧娇艳,但是总归有些遗憾和惆怅藏在心底。
我想起李商隐的雨夜。“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写的是身不由己的无奈和怅然。诗人远在巴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周遭是一片迷茫困顿的夜,大雨滂沱,雨声凄清。在这样的雨夜,李商隐思念着故乡,牵挂着爱人,情思缱绻,无以排遣。雨越下越大,仿佛无休无止,内心的凄苦和对家人的思念,如同那一池秋水般汹涌难平。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李商隐期盼重逢的希冀和渴望。李商隐与妻子分别数年,羁旅孤苦,只有想象与妻子重聚的那一天,执手相看,剪烛西窗,细细倾诉这些年的离愁别恨、刻骨相思,心中才有一些安慰。
我想起王昌龄的雨夜。“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惆怅,四周一片寂静,唯有寒雨江天,楚山孤影;你即将回归故土,而我只能继续漂泊流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如果亲友问起我的近况,我只有一片冰心可堪告慰。此去千里烟波,山高路远,我会永远保持一颗纯净清澈的赤子之心。无论将来身在何处,去向何方,所能把握的,唯有此心而已。
我想起陆游的雨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孤村僵卧,穷苦无依,陆游却没有为自己的处境感到哀伤,心里时刻惦记的是为国家戍守边关。夜深人静,听着风雨声,梦见自己身穿战袍,骑着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征战疆场。
陆游一生坎坷,对恢复中原故土的热望一刻都不曾停歇。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诗人心中始终激荡着的风雨,是当时的朝局,更是他们悲愤人生的写照。
我想起李清照的雨夜。“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43岁时,发生了靖康之变,一夜之间,都城汴京、家乡济南都被金兵占领,国破家亡,草木含悲。这个惊天巨变,彻底打碎了她的生活。她和丈夫赵明诚带着苦心搜集的金石古籍逃到江南。3年后,丈夫去世,李清照孑然一身,金石古籍也遗失殆尽。
在李清照的词中,早年那些诗情画意、闲愁别绪再也找不到了,剩下的只有悲伤和苦涩。这个雨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黄昏时独自坐在窗前,听着雨打梧桐,守着怎么也黑不下来的天,“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想起苏轼的雨夜。“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性格旷达,虽然一生跌宕起伏、四海飘零,但是始终用自己的达观洒脱,消解着世间所有的不幸和不公。他虽然屡次跌到人生低谷,被命运重重地摔下,但是从不屈服,依旧微笑面对生活。
无论遭遇多少艰难困苦,苏轼都能从中寻出一丝甜蜜,让周遭的一切变得有趣有味。他从不会被环境吞噬,而是超然物外,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一蓑烟雨任平生”,大概就是苏轼身处黑暗际遇时的自我救赎之道吧!
夜雨之中,怀想那些不同的面孔、不同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情怀和力量。人生在世,风雨来袭本是寻常,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欢喜还是悲伤,幸福还是痛苦,守住初心,无惧风雨,坚韧笃定,才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心中才能时刻拥有明媚阳光。既然风雨不可避免,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提灯前行。
(作者供职于郑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