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可能产生哪些并发症
□谭冰玲
临床上将孕期大于28周小于37周就分娩的情况称之为早产。通常情况下,从怀孕到分娩需要40周左右的时间,而早产儿在37周之前就已经分娩结束,会导致早产婴儿的器官和系统尚未充分发育,他们面临着一些潜在的并发症和健康问题。因此,早产儿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注。
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由于肺部未充分发育,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和氧合不良临床症状。
慢性肺部疾病 部分早产儿由于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并且可能由于感染导致出现慢性肺部疾病,可能在长期内需要呼吸支持。
温控问题 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发生低体温。
营养问题 早产儿的消化系统未充分发育,可能面临营养摄取和消化吸收的挑战。
感染风险 早产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于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引发咳嗽及发热等症状。
发育延迟 早产儿因为先天因素影响,可能在某些生理方面发育较慢,如运动功能及认知发育缓慢。
注意事项
提供良好的氛围 为早产儿提供舒适、温暖、安静的环境,减少刺激和噪音;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如温度适宜的保育箱和保温毯。
对早产儿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密切监测早产儿的呼吸、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保持洁净 维持早产儿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采取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风险。此外,还需要控制访客数量,定期洗手,避免传染病的暴露。
母乳喂养 鼓励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对早产儿的营养和免疫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提供母乳采集和储存的指导,确保早产儿获得适当营养。另外,还可以提供母乳或特殊的早产婴儿配方奶,按照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进行喂养。
提供情感支持 给予早产儿和家属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应对早产带来的挑战和焦虑。
康复护理 由于部分早产儿可能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脑损伤,导致脑性瘫痪等神经发育障碍。因此早产儿不仅需要监测早产儿的神经状况,进行定期超声检查,而且还需要康复护理,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能治疗等,以促进其发育和功能的提高。
对症处理 对于早产儿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应该及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如早产儿呼吸窘迫就需要及时进行呼吸支持,维持良好的氧合状态,预防呼吸道感染,并提供适当营养支持。
早产儿的父母可能经历焦虑、抑郁和心理压力。因此,医务人员需要注意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早产儿的父母理解早产儿的特殊需求。
(作者供职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