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服用小知识
2023-07-1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一版:临证 浏览:10087 次 【查看证书】
□徐宝丽
患者往往将精力放在中药煎煮等方面,而对服药的时间、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容易忽略。因此,对于正确服用中药一定要谨慎对待。
服药时间
汤剂一般每天1剂,煎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小时~6小时。临床用药时间可根据病情增减,如急性病、热性病每天服用2剂。
空腹服药 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及驱虫药均宜清晨空腹服用;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空腹服用。
饭前服药 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
饭后服药 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
睡前服药 一般安神药宜在睡前30分钟服用,涩精止遗药和缓下剂也宜在睡前服用。
定时服药 截疟药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用。
另外,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可不定时服用。
服用方法
汤剂 一般宜温服。但解表药要偏热服,服后还须保暖身体,或进热粥,以助汗出;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如出现真热假寒者当寒药温服,真寒假热者则当热药冷服。
颗粒剂 宜用开水冲服,每天1剂,分2次~3次服用。
丸剂 颗粒较小者,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者,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若水丸质硬者,可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散剂、粉剂 可用蜂蜜加以调和送服,或装入胶囊吞服,避免直接吞服而刺激咽喉。
膏剂 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导入口中吞咽,以免引起呕吐。
冲剂、糖浆剂 冲剂宜用开水冲服,糖浆剂可以直接吞服。
此外,危重患者宜少量频服;呕吐患者可以浓煎药汁,少量频服;对于神志不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口服时,可采用鼻饲给药法。在应用发汗、泻下、清热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一般得汗、泻下、热降即可停药,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损伤人体的正气。
注意事项
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服用吗?
中西药一起服用,如果不注意,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会引起中毒。因此,如果要中西药合用,要遵医嘱,不要自行服用。如果出现了中毒反应,要及时停药,并且进行治疗。
中药太苦能加糖吗?
中药一般都有苦味,并不好喝。因此,有些人在服用中药时会加一些红糖、冰糖,其实这样做并不妥。
如果是退热的中药,糖会起到抑制作用,影响药效。有些药是根据苦味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比如健胃的中药。
中药是热服好还是冷服好?
一般来说,治疗热病的中药可凉服,治疗寒证的中药宜热服;除此之外的其他疾病,以及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和久病体虚的患者,均宜温服中药。
对于温中散寒、补益虚弱的中药,也即用于治疗脏腑虚寒、体质虚弱的温热药及补药,应趁热或将药温热后服用。
服中药忌辛辣刺激食物吗?
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尽量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要遵医嘱来按时服药,因为中药一般是起效较慢,但是效果较好,因此在服药期间,一定要按时服用。
服用中药期间,要遵医嘱,做到“慎用药,用对药,让药物对人体产生最佳治疗效果”。
(作者供职于周口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