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护理
□周哲
动静脉内瘘简单地说是把上肢的血管动脉端和静脉端吻合,将静脉动脉化,使静脉的血流量增大,以保证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充足,更好地达到持续性的血液透析治疗,提高血液透析的质量。
护理要点
随着透析技术不断发展,为肾衰竭患者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血管通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至关重要。其中,内瘘闭塞是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应被高度重视,日常生活中监测内瘘功能,及时发现内瘘问题,是维持肾病患者“生命线”的关键。
术后早期护理
术后24小时 伤口无渗血,进行握拳的轻微训练,手臂自然伸直,内瘘侧肢体进行握球训练。手握软式橡皮球,每次持续数秒(5秒),手慢慢放松,握球运动持续每次3分钟~5分钟,每天3次。
术后1周 拆线后可使用握力球锻炼术后1周,内瘘吻合伤口无渗血、感染,愈合良好的情况下,在拆线后可使用握力球、握力器等进行锻炼,每天坚持至少4次,每次持续10分钟。
术后2周 促进内瘘尽快成熟,可在上臂捆扎止血带,术侧手做握拳或挤压握力球锻炼,每次30秒~60秒,然后放松,每天重复5次~10次。在内瘘处采用红外线进行照射,每次照射1小时,同时进行加热,以促进血液循环。内瘘成熟至少需要4周,最好等待8周~12周后再开始使用。内瘘锻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成熟得越早,导管拔得越早,相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心静脉狭窄的风险也会稍稍减小;成熟得越好,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肾友的疼痛、透析充分性得到基础保障、延长内瘘的寿命。
术后居家护理
内瘘监测 透析患者需要养成早、晚内瘘自我检查的习惯,在服用降压药后、腹泻后、睡醒后也需要进行监测。将手指指腹放到吻合口近心端,感觉血管震颤或用对侧耳朵听血管杂音,发现内瘘震颤或杂音减弱或消失、吻合口疼痛时应该立即就诊,当内瘘切口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时,也需要及时就诊。
内瘘锻炼 平时加大造瘘侧手部的运动量。笔者建议采用健身球、握力圈等来加强锻炼。通过血液循环的加速来促进血管内瘘的发育。实践证明,经运动锻炼后的内瘘发育更佳。
内瘘护理 保持内瘘侧手臂皮肤清洁,每次透析前将内瘘侧手臂清洁干净。透析当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触水,防止感染。如穿刺部位发生血肿,可压迫止血,24小时后可热敷,并涂药物消肿。造瘘处手臂不能受压,衣袖宽松,不能佩戴过紧的饰物,夜间睡觉不要将造瘘处手臂垫于枕后,尽量避免侧卧于造瘘手臂侧,造瘘侧手臂避免持重物。避免造瘘侧手臂外伤,以免引起大出血。禁止在造瘘侧肢体上测血压、输液、抽血、静脉注射等。
(作者供职于夏邑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