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正青春,再出发——写在驼人集团成立30周年之际

2023-06-2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特别报道 浏览:13240 次 


本报记者 朱晓娟  通讯员 崔纪艳 张宏曼  文/图

   1993年~2023年;
    3间门面房到5.2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
    3名销售员到1万多名员工;
    1根气管插管刷子闯天下到搭建3000余项品类交易市场。
    “30年对驼人集团来说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三十而立,正青春,再出发……”6月18日,在驼人集团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现场,驼人集团创始人、总裁王国胜站在国际医疗器械交易中心的穹顶之下,再次扛起创业的大旗,吹响了奋战的号角。
    一位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成功企业家为何要开始二次创业?一家引领行业发展的大型医疗器械集团为何要在“而立之年”重新出发?在活动间隙,医药卫生报社记者对王国胜进行了专访,试图梳理和解读他和他企业的30年。

驼人的一名小员工

   “我们两个都是来自农村的有志青年,虽然选择了科学研究和民族企业两条不同的道路,但是我为他的个人魅力和奉献精神所吸引……”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杨万泰受邀参加了当天的庆典活动。
    正如大家所了解的那样,身残志坚的王国胜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杰出的企业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带货主播……在众多耀眼的头衔和成绩面前,他却说“我只是驼人的一名小员工”。
    王国胜因为先天残疾被大学拒之门外,4次创业,屡败屡战,靠着一把气管插管刷子,踏进医疗器械行业。在外界的质疑声中,他由经营转向生产,埋头苦干了3年,自主生产的气管插管完全替代进口产品,在国内麻醉领域闯出了一片天。他用30年艰苦创业,带领驼人集团完成从长垣市东关村的3间医疗器械门市部,到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的华丽蜕变。
    在王国胜的内心深处,他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农村娃儿,靠着艰苦奋斗才走到今天。他低调、朴素的行事作风为驼人集团全体员工树立了榜样。
    “王总,好几家媒体想约您采访,您什么时候有时间?”
    “我这一周都不在家,涉及哪个领域的问题可以直接联系相关的负责人,他们比我懂业务。”王国胜想把更多的机会留给集团的年轻人。驼人集团研发管理团队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9岁。这群有冲劲儿、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人活跃在生产、研发、营销各个岗位上。
    “不管是人才培养、创新研发的胸怀,还是艰苦奋斗、回报社会的格局,他都是值得我们追随的企业家。”入职11年的驼人集团营销总部副总裁王振在谈及集团创始人王国胜时满是钦佩。在他的心中,王国胜不仅是驼人集团的掌舵人,还是全体员工的大家长。
    走进驼人集团,在生产一线,在实验室,在医学博物馆,或许你能见到一个个子不高、弓腰驼背,穿着印有“TUORen(驼人)”标识工装的人,带着团队、带着客商,讲专业,讲历史,了解最真实的产品……他就是王国胜,永远奋战在一线的一名小员工。
    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王国胜,头发有些花白,连轴工作让他略显疲惫。但一谈到企业的当下和未来时,他眼神刚毅,语气又变得无比坚定:“驼人集团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所有员工的,也是社会的。我觉得我还年轻,心态还是跟20多岁时一样,还能再拼30年。”
    30年奋斗路,只有王国胜最清楚。他带领企业踏过了多少沟沟坎坎,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在前进中不断复盘和修正。
    30年的创业经历塑造了王国胜“锲而不舍”的性格,也铸就了他“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的实干品质。他忘记了自己残疾人的身份,忘记了自己企业家的光环,不忘初心、勇担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客户负责,为企业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整个医疗健康行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阳光普照大地是不分贫富的,王国胜愿意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阳光和阳光下的尊严。
    30年来,驼人集团累计为残疾人提供1278个工作岗位,帮助过5685个家庭,公益捐赠超过2亿元,在扶贫开发、抗击疫情、抗洪救灾、扶残助残、金秋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上,也总能看到“驼人”的身影。
    “小伙儿干得不错!”这是王国胜对自己30年来工作的最高评价。

与时代同频共振

   “企业经营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人往前冲,你不动的时候,就意味着你掉队了。因此,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地努力前行,在前进中迎合市场,及时调整,保持平衡,才能屹立不倒。”当前,受宏观经济环境与医改政策的影响,企业面临利润下行的重大挑战,王国胜时时刻刻都在考虑如何让企业活下去。
     新政策带来新机遇,谁掌握,谁就能在大潮中劲舞;谁缺席,谁就会在洪流中被遗弃。多年累积的创新研发能力为驼人集团在重重危机中孕育出新的机遇,也成为驼人集团屹立不倒、不断扩容的核心驱动力。
    30年前,王国胜不满足于简单的经营销售,自创“清泥法”生产气管插管,获得河南省技术成果奖,凭借科技创新填补了国产气管插管生产工艺的空白。
    20年前,在“驼人只是个小作坊”的质疑声中,依靠技术人才的引进,驼人集团在创新研发上有了新的跨越。
    10年前,重研发,精“智”造,以创新引领行业,以文化引领产业,驼人集团完成从“以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过渡,成功布局医疗版块、企业版块、消费者版块三大主营业务。
    没有永远的企业,只有时代下的企业。从投身医疗器械行业,到助力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再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肩负守护人类健康的使命,驼人集团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当众多企业还在发展的岔路口徘徊时,驼人集团已进军高端仪器仪表装备制造领域,以产业技术优势向现代产业体系优势转变,从低值耗材向高端“智”造转变,从产品运营型经济向客户运营集成型经济转变,不断推动集团转型发展。
    当王国胜了解到,我国市场上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性中毒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高端医疗设备95%为进口产品,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时,他不相信“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圆”,他认为国外能做到的,驼人集团也能做到;国外做不到的,驼人集团要做得更好。于是,他带领研发团队先后在血液透析机、超声设备等高端医疗设备研发上提前布局,持续投入,实现技术突破。
    “表面的东西好摸索,最难的是整个流程控制和内在隐藏的技术,以及对细微之处的把控。”血液透析机研发项目负责人王树刚说,整个机器共分为9个子系统,1600多个零部件,包括电子部件200个、结构件250个、管路70根、电路板18块、其他配件1100个;每一个部件和每一根管路,都要反复测试、校对,就像身体的每一根血管、每一条神经,不能出丝毫差错。
    血液透析机作为三类医疗器械,其研发过程存在着技术壁垒高、产品研发难度大、耗时长等多重困难,对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要求很高。
    驼人集团血液透析机研发项目团队三十几人从零开始,搭建试验平台,制作原理样机,实现技术积累,经过3年的攻关,陆续取得了多项核心技术突破,共计申请包括温控、电导率、平衡腔、传感器等在内的专利13项,发表相关文章3篇,最终达到了和进口设备一样的性能,但价格只是进口设备的一半。
    此外,驼人集团研发的新型留置针、新型电子输注泵、加强型麻醉导管、可视喉罩、功能敷料等一系列新产品经过不断迭代升级,功能更加完善,成本不断降低,为患者带来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
    “集团始终坚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王总为了引进人才不计成本,不断壮大科研团队,汇聚人才能量,打造人才高地。”营销总部总裁常省委对集团树立的人才优先理念十分认可,他认为驼人集团坚持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引育人才,为企业创新发展蓄能增势、跑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尝到生产销售科技含量高医疗器械的甜头后,王国胜持续壮大科技研发力量,每年投入3亿元用于创新研发。目前,驼人集团拥有6个国家级研发平台、9个省级研发平台,用来开展高性能医疗器械的产品开发和材料研究、工艺研究、模具制造、装备制造、检验检测等一系列公共服务。
    2022年,驼人集团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62.7亿元,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河南省省长质量奖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110余项,承担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8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22项。其产品覆盖医院终端2万余家,远销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多个国际子公司,已成为备受信赖的国际品质医疗器械供应商。

三十而立再出发

   “5年前,开始建设产业新城的时候,我才53岁,离退休还早,还能为企业再跨越一次。”王国胜投资布局驼人医疗器械产业新城的初衷很简单——留住引进的人才。
    人才既要引得来,还要留得住。为加强引进人才的后续服务,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2018年驼人集团启动医疗器械产业新城建设,规划占地5.2平方公里,围绕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原则,设置有工业区、商业区、商务区及文化、生活配套区,旨在打造医疗健康产业生态圈。
    目前,驼人集团员工总数超过1万人,由年轻化、高效化、创新性强的人才队伍组成的科研团队1050余人,其中引进博士40余人,硕士600余人。在王国胜坚持实施“招、引、用、留”的人才战略下,这座汇聚人才的产业新城正在点燃“人才”引擎,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群人的发展、一家企业的成功并不是王国胜操心的全部,他还想努力为长垣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整个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增光添彩。
    在国家深化医改的政策背景下,驼人集团投资5.2亿元建设了国际医疗器械交易中心,立足全产业链,打造提升医疗器械行业“产、研、购、销”各环节运行效率,满足医疗保障机构全面监管、医疗机构一站采购、生产企业集中展示、流通商全面获取货源等需求的第三方平台。
    目前,国际医疗器械交易中心已入驻1200余家生产企业,3000余项产品品类,成功主办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中国(长垣)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首届政医研企联合创新高质量发展论坛、首届供应链大会等品牌展会。
    看到当前医疗器械发展中的物证史料尚未得到完整记录和妥善保存的现状,驼人集团先后建成医学博物馆和医疗器械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激励更多人关注中国医学历史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王国胜始终觉得一个人或者一家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搭建平台,让更多的同行参与进来,一起发展,报团取暖,才能共赢。
    “让好项目找到好企业,嫁个好婆家;让好企业找到好创新方案,找个好媳妇。”王国胜担任发起人,同业界多家知名企业和医疗机构共同筹建,临床优质创新项目转化交易“一站式”服务平台——众联共创医疗器械创新服务平台,打通从临床创新到成果转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该平台于2022年9月成立,目前已吸引3万余项医疗器械创新项目、50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累计举办了50余场产学研用创新项目医企对接活动。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在搭建好企业的基本生态后,未来驼人集团发展的重点还是聚焦于医疗产业、健康产业。非常期待驼人集团未来能够成为一个国际型的企业,在高端医疗器械进口替代上贡献力量。”生机勃勃30岁的驼人集团,在满怀信心58岁的王国胜的带领下,又开始了二次创业,重新出发。
    “迎着风雨把脊梁高高挺起,穿越沙漠去寻找真的自己,黄沙漫卷负重前行坚韧不屈,直达绿洲铸就美丽人生传奇。我的心总与‘驼人’相依,肩并肩汇聚强大伟力,为民族扛起品牌帅旗,扬风帆奔向现代国际……”
    6月17日,在驼人集团30周年晚会上,由著名歌唱家阎维文与驼人新城学校百名师生共同演唱的歌曲《驼人梦》回响在驼人集团上空。
    30年后,驼人集团会是什么样?
    也许正如歌词中描绘的那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驼人”,为了呵护人民健康,执着地站在行业发展的风口浪尖,奔向一个又一个希望绿洲。

王国胜为员工开讲座

创业初期的王国胜

王国胜为调研领导讲解智能车间

 

驼人集团的生产车间

驼人集团30周年庆典活动现场

王国胜与驼人新城学校的学生们在一起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