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诊断与治疗原则
2023-06-2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五版:乡医课堂 浏览:13564 次
常见病因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阑尾腔梗阻和细菌侵入阑尾壁。
临床上可分为4种病理类型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阑尾炎的转归
炎症消退:一部分单纯性阑尾炎经过及时治疗后炎症消退。大部分患者转变为慢性阑尾炎,易复发。
炎症局限:化脓、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被大网膜包裹粘连,炎症局限,形成阑尾周围脓肿。需要应用大量抗生素或中药治疗,甚至穿刺引流脓液,治愈缓慢。
炎症扩散:阑尾炎症重、进展快,未及时手术切除,又未能被大网膜包裹局限,导致炎症扩散而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感染性休克等。
临床表现
腹痛 典型阑尾炎患者腹痛开始的部位多在上腹部、剑突下或脐周围,经6小时~8小时疼痛转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这种腹痛部位的变化,临床上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较为常见,早期呕吐多为反射性,晚期呕吐与腹膜炎有关。
全身反应 部分患者自觉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或头痛、头晕。病程中常伴发热,体温多为37.5摄氏度~38摄氏度,化脓性或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发病时,体温较高,可达39摄氏度左右;极少数患者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升到40摄氏度以上。
腹膜刺激征 包括右下腹部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右下腹部麦氏点压痛是较常见的重要体征。
腹部包块 阑尾周围脓肿形成时,部分患者可于右下腹部触到包块。
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其他体征(间接体征)
1.结肠充气试验(即Rovsing征)。
2.腰大肌试验。
3.闭孔内肌试验。
4.直肠指检:阑尾所在位置(直肠右侧壁)触痛阳性或触及肿块。
诊断鉴别
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尿常规:多数患者检查结果正常,但炎症刺激到输尿管和膀胱时,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X线检查: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时,为排除溃疡穿孔、急性绞窄性肠梗阻,腹部立位X线平片检查是必要的。
腹部B超检查:可在诊断不明时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了解是否有炎性包块及脓肿存在。
鉴别
许多急腹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阑尾炎相似,需要鉴别。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痛突然发生或症状突然加重,开始就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约50%的患者有消化性溃疡病史,以及近期溃疡病加重的表现。查体:除右下腹部压痛外,上腹部仍有疼痛和压痛,肌紧张往往更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腹部立位X线平片可显示膈下有新月形游离气体影。
妇产科疾病:异位妊娠破裂有急性失血症状和腹腔内出血体征,有停经史和阴道不规则流血。查体:有宫颈举痛、附件肿块;阴道后穹窿穿刺,可以抽出不凝血。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病情较轻,发病多在排卵期或月经中期以后。卵巢囊肿蒂扭转有突发剧烈腹痛,下腹部可触及高张力并有明显压痛的肿块。急性输卵管炎和急性盆腔炎,常有脓性白带和盆腔压痛。
右侧输尿管结石:多为右下腹部绞痛,向会阴部和外生殖器放射,右侧肾区通常有叩击痛,右侧输尿管走行区压痛。尿常规通常可检查到大量红细胞。泌尿系统X线平片可发现阳性结石影,超声检查可发现右侧肾盂积水及输尿管扩张。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症状,先发生高热,后有腹痛或两者同时出现。无转移性右下腹痛特征,疼痛范围较广且不固定,患者左侧卧位时压痛部位可向内侧偏移。
其他:如右下叶肺炎、胸膜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等。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早期实施阑尾切除术。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条件允许时可先进行非手术治疗,但必须仔细观察,如病情有进展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后,患者可能遗留阑尾腔狭窄,再次急性发作的机会很大。
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原则上应立即实施急诊手术,进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应积极抗感染治疗,预防并发症。
发病已数日且合并炎性包块的阑尾炎:暂时保守治疗,控制炎症;3个月~6个月后,如果仍有症状者,再考虑切除阑尾。在保守治疗期间,如果脓肿有扩大并可能破溃时,应及时引流。
高龄患者、小儿及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患者:原则上应急诊手术。
非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及急性阑尾炎的早期阶段,患者不接受手术治疗或客观条件不允许,或并发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有手术禁忌证者。主要措施包括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和补液治疗,也可经肛门直肠内给予抗生素栓剂。
小儿急性阑尾炎
小儿大网膜发育不全,不能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患儿常不能清楚地提供病史。小儿急性阑尾炎具有以下特点:
1.病情发展较快而且严重,早期便出现高热和呕吐。
2.由于小儿结肠位置不固定,右下腹部体征可不明显,但可有局部明显压痛和肌肉紧张。
3.穿孔率高,并发症和死亡率也较高。
治疗原则 早期手术,并配合输液纠正脱水,应用广谱抗生素等。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该病较常见,症状、体征常不典型,尤其是妊娠中期子宫增大较快,盲肠和阑尾被增大的子宫推挤向右上腹部移位。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特点:
腹痛部位上移,腹痛位置随妊娠时间不断上移,可达上腹部。
压痛部位上移,压痛、肌肉紧张和反跳痛均不明显。
大网膜难以包裹炎症阑尾,腹膜炎不易被局限而易在腹腔内扩散。
炎症进展易导致流产或早产,威胁母子生命安全。
治疗原则 尽早手术切除阑尾。妊娠后期的腹腔感染难以控制,更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转 诊
以下情况需要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
1.诊断不明的腹痛,应及时转诊,以防误诊、漏诊,尤其是急性腹痛,比如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梗阻、胃肠穿孔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
2.需要手术治疗的腹痛患者,应尽早安排转诊。
3.伴休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病情严重患者,应在社区医院测量并记录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给予补液、扩容、使用升压药、补充电解质等,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同时积极护送转诊。
注意:诊断未明确的腹痛患者,转诊前尽量不用止痛药物。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供稿)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