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2023-06-2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浏览:12693 次 【查看证书】□吴林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因为淋巴结肿大前来就诊,他们非常紧张,害怕自己得了肿瘤,甚至有些患者因为淋巴结肿大反复到不同的医院就诊。其实,大家对淋巴结肿大不必太过惊慌,但如果有淋巴结持续无痛性增大,则需要多加警惕。
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它由被膜包绕实质,形成类似豆子形状的结节,实质又分为外层的皮质和内层的髓质。其主要组成成分是免疫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管、血管等。人体有数百个淋巴结,正常情况下直径一般不超过0.5厘米。淋巴结就像免疫系统的“哨兵”,当机体的某些部位受到侵袭,发生病变或炎症时,病菌、毒素或异常细胞等可随淋巴经淋巴管扩散到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结可以阻拦和清除这些异物,是阻止病变蔓延和扩散的防御屏障,此时,淋巴结内的细胞迅速增殖,机能旺盛,使该部位的淋巴结肿大,这也反映了该淋巴结引流区相应的组织器官受到了侵袭。但是,有些时候“哨兵”的能力不足以阻拦和清除这些侵袭,则病变还可向远处的淋巴结蔓延和扩散。
造成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感染性疾病:当机体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时,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被不同类型的病原体感染,淋巴结肿大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大多数细菌急性感染会出现感染部位组织肿胀,其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结可出现肿大,甚至有些患者体表可以看到感染组织和肿大淋巴结之间有红色连线,这是引流区域的淋巴管炎。肿大的淋巴结多有胀痛感,按压时也会有疼痛感,严重者甚至淋巴结表面皮肤会有红肿,这类淋巴结一般边界比较清楚,不会互相融合。病毒感染后常常出现全身多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常伴有发热、皮疹等全身症状,淋巴结可有轻度压痛或无压痛,不会融合成团。一些寄生虫类感染也可导致淋巴结肿大,如利什曼原虫、丝虫、弓形体等,这类病原体感染也多有相应的临床表现。结核病、梅毒等感染性疾病常伴有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
2.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蒂尔病、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多部位淋巴结肿大,有的呈对称性,质地偏软,一般无明显压痛。这类疾病机体产生了针对自身的免疫反应,调动淋巴结内细胞发生炎症反应,产生了大量异常的免疫复合物,从而使淋巴结增大。这类免疫反应都是全身性的,因此淋巴结也是多部位增大。当炎症反应得到控制,淋巴结会适当缩小。
3.血液系统疾病:一些血液系统疾病会造成淋巴结肿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以累及淋巴结,造成淋巴结肿大。这些淋巴结肿大通常无症状,按压无疼痛,质地比较硬,有些增大的淋巴结会相互融合,边界不清。有的患者可能是以淋巴结增大为首要表现就诊,也可能是先有其他全身症状后才发现淋巴结肿大;部分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可能伴随发热、体重下降、血细胞异常等。
4.转移癌:恶性肿瘤通过淋巴系统扩散,可以累及相应淋巴回流区域的淋巴结,癌细胞的侵入刺激淋巴结调动自身的“兵马”,出现淋巴结肿大,而自身的免疫系统不能清除这些肿瘤细胞,最终淋巴结被肿瘤细胞占领,形成转移癌。这种淋巴结质地较硬,一般没有症状,也没有压痛。这种转移一般都是有区域性的,大多数肿瘤经淋巴管累及最近的淋巴结,再向较远处的淋巴结转移;也有一些表现为跳跃式转移,即越过较近的淋巴结,直接累及远处的淋巴结。一旦发生淋巴结转移,就说明肿瘤的分期偏晚,这也是影响肿瘤预后、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
5.其他原因:组织细胞疾病、结节病等疾病也可导致淋巴结肿大。一些药物或生物制品可引起人体血清病样反应,也可导致多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人体浅表的淋巴结多分布于颈部、颌下、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一旦发现体表有肿大的淋巴结,应用手仔细触摸,注意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表面是否光滑、边界是否清楚、是否可以活动,以及表面皮肤是否有红肿、破溃等。虽然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生活中大多数淋巴结肿大是良性疾病。如果有口腔感染、扁桃体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而邻近区域出现淋巴结肿大,并且有压痛,应考虑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不必过于惊慌,经过抗感染等治疗原有病灶好转,淋巴结也会逐渐缩小。对于质地较硬,没有压痛的淋巴结需要多加注意,特别是体积如鹌鹑蛋大小的淋巴结,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或者伴有发热、盗汗、出血、消瘦等全身性症状,建议尽早找医生诊治。
在医院就诊的过程中,医生会详细询问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查体初步判断淋巴结的性质,并完善一些检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常常用于初步判断有没有感染、病原的种类、有没有血液系统疾病等。医生还可能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一些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及肿瘤方面的检查等。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B超、CT(计算机层析成像仪)或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等。B超检查是探查肿大淋巴结常用的手段,它能探测淋巴结的大小、结构和血流。正常淋巴结一般形态比较扁,长短径比一般大于为2∶1,内部结构清晰,有少量或中等量血流。一般良性的肿大淋巴结,短径变大,内部结构大部分是清晰的,血流会增加。恶性的淋巴结多趋向圆形发展,皮髓质分界不清,内部结构紊乱,血流非常丰富,有的淋巴结会相互融合。CT可发现纵隔、胸腔、腹腔等深部的淋巴结。PET-CT常用于肿瘤的诊断和评估,对淋巴结的良恶性质有一定提示。
对于形态异常的淋巴结可进行淋巴结组织穿刺活检或切除,然后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判断淋巴结性质的“金标准”,可以判断淋巴结的良恶性。目前没有针对淋巴结肿大的特效药或治疗方法,因此判断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是治疗淋巴结肿大的关键。
因此,生活中遇到淋巴结肿大不用着急,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检查才能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供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