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惠娟
什么是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或导丝等工具进入人体血管内部进行治疗的方法。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血管内介入治疗指的是通过血管导管进入大脑动脉系统,采取一系列手术技术和器械进行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溶栓、血管内机械取栓、血管内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可以快速清除血管内的血栓和堵塞物,恢复脑血流,有效治疗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
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成为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原理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的一侧阻塞或狭窄导致供血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靠药物溶栓来尽快恢复血流,但存在出血风险。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通过在患者体内导入一根细长的导管,将血栓清除或矫治脑血管,以恢复脑组织的正常供血。
血管内介入如何治疗脑梗
血管造影 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医生需要通过血管造影来确定患者病变位置和程度。这个过程中,医生会在患者的动脉或静脉注入造影剂,然后使用X线或其他成像技术观察血管系统的血流情况。通过系列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病变的位置、类型和严重程度,为后续的治疗做准备。
血栓溶解治疗 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急性期治疗,血栓溶解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内介入方法。医生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送达血栓处,直接作用于血栓,溶解或瓦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液供应。常用的溶栓药物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血栓溶解治疗需要在脑梗死发生后4.5小时内进行,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脑组织的损伤会变得不可逆转。
血管支架植入 在某些情况下,血管内介入治疗需要植入支架来加强和维持血管的通畅。支架是一种金属网状结构,放置在血管病变部位,扩张狭窄的血管并提供支撑,防止再次闭塞。这种方法常用于治疗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梗死。
动脉切除术 对于较大的血栓或血管病变,可能需要进行动脉切除术。医生使用导管和器械将血栓或病变的部分从血管内取出,以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
血管内取栓术 对于较大的血栓阻塞,可以采用血管内取栓术将血栓物质从血管内取出。这个过程中,医生会使用血栓取栓器,通过导管送入血管内,将器械展开夹住血栓,最后将血栓从体内移除。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血管内介入治疗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地位和应用将进一步扩大,为更多脑梗死患者带来救治新希望。
(作者供职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