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龙
煎煮中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有很多人不知道正确的煎煮方法,甚至导致患者病情加重。那么,你真的会熬中药吗?关于中药煎煮的这些要点,你又知道多少呢?
器皿选择
在煎煮中药的过程中,人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合适的器皿。人们在使用金属容器熬制中药的过程中,部分药物与金属接触,会导致药效发生变化,比如使用铁锅煎煮中药时,容易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从而导致患者的疾病难以得到有效治疗。因此,最适合煎煮中药的器皿就是砂锅、搪瓷等容器。
提前浸泡
在选好了正确的器皿之后,人们还需要提前对药材进行浸泡处理。这是因为药店出售的药材大多数是风干过的药材。这些药材在失去水分之后,有效成分会以结晶的形式保存,如果人们在煎煮中药之前先使用清水将药材浸泡一下,就可以使药材中的细胞吸收水分并破裂,从而让有效成分顺利地析出。
一般来说,人们只需要在煎煮药物之前,使用清水将药物浸泡30分钟~60分钟,再将浸泡过药物的水一同倒入砂锅煎煮即可。
入药顺序
人们在煎煮中药的过程中,大部分药物都是同时下锅煎煮。但是,部分药材需要使用不同的下锅时间,否则可能会对药材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比如质地相对坚硬的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材,以及附子、川乌头等有一定毒性的药材,通常需要在其他药材下锅之前先煎煮1小时~2小时,这样可以有效增加这些药材在药液中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而像一些新鲜的花朵类、叶片类药材,容易因为煎煮时间过长,导致有效成分被破坏。因此,这些药材需要在其他药材下锅之后,隔一段时间再下锅,一般在煎煮完成前的5分钟~10分钟下锅即可。
火候与时间控制
在煎煮中药的时候,最终的药效与火候和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通常情况下,锅中的水未沸腾的时候,人们需要使用武火,也就是大火煎煮药材;而在药液沸腾后,则需要改为文火继续煎煮。
另外,药材煎煮的时间通常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决定,比如滋补类药材需要在煮沸后再煎煮40分钟~60分钟;解表类药材需要在煮沸后再煎煮10分钟~15分钟;而药性猛烈的药材应当在煮沸后再煎煮20分钟~30分钟。
在使用中药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与调养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了错误的方法,不仅无法治疗疾病,还容易导致患者的身体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只有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才能够保证药效,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注意事项
煎煮中药的水量以高出药材3厘米~4厘米为宜;把药材放进锅里之前,可以先用热水焯一下,可以去除一些不需要的杂质;煎煮中药的时候,一定要盖紧锅盖,避免药气流失;药液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煮至剩下一半药液的时候,再加入一倍的水,继续煮30分钟;把煮好的中药过滤出药渣,如果药渣里还有有效成分,可以加水再煮一遍。
(作者供职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毫沁营乡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