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2023-05-3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一版:临证 浏览:15395 次 【查看证书


□吴 盟.

   湿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皮肤病,尤其在湿热的天气里多发。湿疹较为明显的症状是皮肤瘙痒,手抓破溃还会流出液体。湿疹在中医上属于“湿疮”“湿疡”,常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手摸有凸起的丘疹、水疱甚至能看到脓疮,糜烂浸淫。如果长期反复发作,局部皮肤会有增厚粗糙、干燥等表现。
    湿疹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发病时皮肤损伤呈多样性,同时伴有炎性反应。中医认为,发生湿疹有3个原因:一是禀赋不耐,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发生湿疹。二是饮食不节,比如吃多了辛辣、刺激等食物,或者喜欢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长期如此,容易湿热内生,当遇到闷热天气时,内外合邪,湿疹便会发作。三是素体虚弱,脾胃长期不好的人,则可能发展为慢性湿疹。因此,湿疹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疾病反复发作。
    湿疹发病由风、湿、热、瘀之间互相转化,变化多端,多个证型兼杂,不同阶段会有证型改变,应辨证施治。
急性湿疹加用解毒药
    湿疹急性期皮损以红斑基础上的丘疱疹、丘疹为主要表现,为针头至粟粒大小,多呈对称分布,病情严重者有糜烂、水疱出现,存在明显渗出或有渗出倾向。加用清热解毒药,如白鲜皮、黄芩、金银花等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起到抗炎性反应。
慢性湿疹加用养血活血药
    “久病必有瘀”“顽疾属瘀”。慢性湿疹病程长且迁延难愈,因此慢性湿疹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活血止痒,血行风自灭”,对慢性湿疹的治疗,应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活血等药物。
老年湿疹
    老年人患湿疹应加用补肾药物,多本虚标实,虽有风湿热瘀等实证表现,但在治疗过程中宜扶正祛邪、标本兼治,适当加入补肾药物,不可一味攻伐。
    除了内服中药治疗,还可以使用一些中医特色疗法改善症状。
    针灸疗法 以曲池穴、血海穴、合谷穴、阴陵泉穴、肺俞穴等为基础,辨证选穴,能有效改善皮损和瘙痒程度。
    艾灸 将艾炷放在皮疹周围,每隔1.5厘米放一壮,顺次点燃,2天1次,有止痒作用,但仅用于慢性湿疹。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是中医治疗湿疹的一种特色方法,可以通过加热过的针具刺激局部穴位来疏通身体内的气血、经络,帮助患者把邪气逼出体内,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针刺方法见效比较快,安全性高,因此经常被临床使用。
    放血疗法 治疗时,主要用医用三棱针点刺放血,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对于一些慢性湿疹效果较好。
    中药熏洗 针对皮肤表面病变,中医可以使用中药熏洗法,让药性直达患者皮肤表面,治疗效果显著,但是这种方法要坚持使用。
     (作者供职于荥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