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气管插管的蜕变之路

2023-05-3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版:综合新闻 浏览:18548 次 

本报记者 朱晓娟  通讯员 张宏曼  文/图

   躺在水中的两根透明导管在众多智能医疗器械创新设备中并不显眼,却被摆放突出位置。它们到底有什么特殊性?看似一模一样的导管有何不同?小小的透明导管暗藏着什么高科技?
    5月26日,记者走进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驼人集团)研究院创新展厅,近距离感受科技创新创造的奇迹。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记者用手轻轻触摸导管,像是徒手从水中捞出一条泥鳅。这就是驼人集团自主研发的“明星”产品——超滑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不仅是驼人集团的名片,还是驼人集团30年创新发展的缩影。
    5月24日,在山东省济宁市举办的2023年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经验交流会上,第七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正式发布,驼人集团位列其中。
    从一根气管插管开启医疗器械制造之路,到主营产品麻醉镇痛及通气装置生产技术、工艺水平、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领先,驼人集团用创新完成了蜕变。
    “超滑气管插管表面的超亲水、超润滑涂层仿照鱼类体表设计,遇水瞬间形成一层润滑膜,这层超滑‘皮肤’是它区别于传统气管插管的秘密武器。”驼人集团产品研发工程师江利利在表界面功能化研究所实验室解开了记者的疑惑,气管插管是现代麻醉与急救不可缺少的基础医疗器械,通过喉腔或鼻腔插入患者气管,帮助患者建立人工呼吸道,维系深度麻醉,保障呼吸道畅通。
    “我们的研发团队从结构、材料等不同角度设计了几十种方案,调制出上百种配方,开展了120余例临床试验,最终成功研制出涂覆在气管插管及气囊表面的超润滑涂层,摩擦系数仅是普通气管插管的十分之一。”驼人集团研究院院长崔景强认为,减小摩擦系数只是超滑气管插管研发过程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保持超滑涂层液涂覆效果的稳定持久性,同时满足插管和拔管过程中不脱落,才能将患者的损伤降到最低。
    在创新上下足功夫,不曾止步才能一直领跑。超滑气管插管在取得国内首个医疗器械注册证后,经过数次技术升级改造,不断结合市场需求更新迭代,目前该成果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9个,获得河南省专利奖、河南省工业新产品、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建立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可临床转化的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平台。
    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超滑气管插管的研发成功离不开驼人集团在创新研发上对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物料等的大力投入。30年前,驼人集团创始人、总裁王国胜自创“清泥法”生产一次性气管导管获得了河南省技术成果奖,填补了国内气管导管生产工艺的一项空白,用创新在国内麻醉领域打出了一片国产替代进口的天地;30年后,创新仍是驼人集团腾飞的翅膀,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在创新的加持下,驼人集团在微创介入、血液透析、外科等领域的新工艺、新产品、新项目层出不穷,不断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驼人集团将充分发挥在本行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持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王国胜表示荣誉是肯定也是激励,“三十而立”的驼人集团正在高端医疗设备之路上重新出发。
    生产车间,一根根超滑气管插管经过固化、涂覆、烘干等多重工序,披上一层超滑“外衣”,如同一条条闪着银色光芒的鳗鱼,经自动化流水线鱼贯而出。
    30年沧海桑田,气管插管的故事已经上演到了第八代,崔景强带领的驼人集团创新研发团队从最初的十几人壮大到上千人,江利利等为超滑气管插管倾注无数心血的“科研新兵”已成长蜕变为高级工程师、科研项目带头人,成为驼人集团创新研发团队的中坚力量。
    现在,他们正忙碌在实验室,为自主研发的血液透析机做最后的验证,这款血液透析机经过3年攻关,陆续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预计在今年上市。以技术创新为内核,激发企业澎湃动力,驼人集团正稳步走在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道路上,不断焕发新活力。

超滑气管插管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