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怎么办
2023-05-2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二版:天使之声 浏览:13604 次 【查看证书】
□宋淑娟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细胞反应不良导致的高血糖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视力受损、肾功能损伤,甚至严重影响心血管系统等多个器官。除了家族遗传因素外,糖尿病的主要诱因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饮食不规律、缺少运动、过度肥胖等。
糖尿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困扰,还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那么,采取护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可是,如何科学护理糖尿病患者呢?
糖尿病不等于完全断糖
完全断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科学。糖尿病的本质是指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胰岛素功能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如果完全断糖,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会过度降低,导致出现低血糖症状,比如头痛、眩晕、出汗、心悸、恶心、抽搐等。此外,完全断糖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因此,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完全断糖,而是需要控制糖分的摄入量和选择更健康的食品,比如通过食用低糖或无糖的食品,以及适当搭配其他营养素的食物,来控制血糖水平,促进身体健康。
居家护理办法
注意日常饮食 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饮食控制是很关键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必须保证饮食均衡,尽量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蛋白质、油炸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血糖水平波动,加重糖尿病病情。同时,患者应采用蒸、煮、烤等健康的烹饪方式;注意饮食的顺序,先吃蔬菜和肉类,后吃主食,有助于控制血糖。
适量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除了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外,可进行适量运动,有利于控制病情。运动不仅能够消耗人体的糖分,还会增强人体的代谢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及伸展性运动。但是,在进行运动之前,糖尿病患者需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咨询专业医生,遵照医生的建议适量运动。
监测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定期做血糖、心电图、肾功能等检查,以及对视网膜等器官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病情加重。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掌握监测血糖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准确监测血糖,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按时服药 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时监测血糖,建议监测空腹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定期复查,适时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有利于改善糖尿病症状。
(作者供职于遂平县人民医院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