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
2023-05-1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二版:天使之声 浏览:12378 次 【查看证书】□李娟
医院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感染问题,作为与患者生命相伴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因此,护士在感染防控工作中承担着更多的任务和责任。院内感染无小事,做好院内感染防控工作需要引起每一位医务人员的重视。
什么是院内感染
住院患者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以及在医院内获得并在出院后发生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有哪些
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过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病(如肿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感染途径有哪些
感染途径有3种: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
院内感染的类型
一是交叉感染。该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受别人传染或者把自身疾病传染给别人,主要原因是患者不严格遵守院内隔离消毒制度,以及医务人员未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所致。
二是条件性感染。即在患者患某种疾病时,因抵抗能力降低,一些通常不致病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加重了病情。
三是人为造成感染。因在医院内接受检查、治疗时,通过打针、输液、导尿及做器械检查等所造成的感染,主要由于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或者违反操作规范,比如器械、敷料消毒不合格及环境不洁而造成的。
四是无菌手术所造成的感染。该感染主要由于手术器械、敷料、空气消毒不合格,以及手术者的手污染了手术部位所致,轻者造成切口感染,重者致使手术失败,甚至造成死亡。
护士如何预防院内感染
1.病房内要保持清洁卫生,勤扫地、勤拖地,可以给病房地面喷洒消毒水;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不随地吐痰,减少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概率。
2.餐具、便器、面盆、水瓶等物品要专人专用,勤清洁,护士应督促工作人员经常用消毒液进行清洗;大小便不要污染便池外部;便后、饭前要洗手,可避免消化道传染疾病发生。
3.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比如口罩、鞋套、手套、呼吸机螺纹管等。
4.必须掌握手卫生标准,正确洗手;进行操作时,比如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采血、注射针头处置时,应安全操作,不能双手回套针头,以免发生针刺伤情况。
5.遵守基本无菌操作规范,正确铺无菌盘,用无菌持物钳取物,正确倒无菌溶液,戴无菌手套等。
6.掌握隔离技术,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处理流程及转运方法,掌握各种隔离方式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7.知晓床单元终末处置流程、环境清洁消毒方式及消毒液配制方法,正确对医疗设备、仪器进行清洁消毒。
8.正确监测微生物标本,知晓各项标本采集方法,按照规定进行规范操作。
院内感染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做好院内感染管理,控制院内感染,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这是每一名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供职于北大医疗淄博医院感染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