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疗法治“心病”
2023-05-1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健康促进 浏览:12337 次 【查看证书】
□黄迎春
近些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脏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趋于年轻化。我们只有清楚地了解心脏病的症状和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治疗。中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治疗手段,并且广泛应用于临床。今天,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来认识心脏病,以及了解中医是如何治疗心脏病的。
心脏病的临床症状
耳鸣。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患者都会伴不同程度的耳鸣。若中年人一周内频繁出现耳鸣,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看是否心脏出了问题。
打鼾。长期连续打鼾的人,患有心脏病及中风的可能性远远高于不打鼾或偶尔打鼾者。
肩痛。中老年人易有肩痛,多由肩周炎引起。不少心脏病患者会感到肩痛,尤其是左肩、左手臂会有阵发性酸痛。
胸痛。心脏病患者在劳动或运动后会胸痛,常延伸至左肩、左臂,伴胸部紧缩样疼痛。一般这种疼痛可持续两三分钟,在停止活动后可以明显缓解。
呼吸困难。心脏病患者常在夜间、卧位时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坐起时症状会明显减轻。
水肿。这是心脏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心脏负荷过重时,会使静脉回流受阻,远端血管充血而发生水肿。患者应及早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中医治“心病”
治病,首在治心;养生,首在养心。百病皆生于心。内安己心,是患者大病后康复及养生保健的根本。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心肾不交、心肺气阻、心脾两虚、心肝淤滞等,致使水饮凌心、痰迷心窍、瘀血堵塞心脏或心包的血脉,使心脏受损,不能发挥基本功能。心主血脉、心藏神志。心在五行属火,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心为阳脏,而主阳气。《黄帝内经》指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所以,心脏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生命之主宰。心脏发病,则会引起慌、闷、阻、痛等症状。患者由于心神不安而容易出现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心理疾病。因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只依靠服药是不够的。中医按照以下4种疗法来治疗:
一、药物疗法
注意控制血脂、血压、血糖。通过中医辨证心脏病证型(气郁、寒滞、血淤、痰凝等),然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如行气、温经、活血、化痰,达到治本的目的,从根本上恢复心脏的生机和功能。
1.补虚重在通阳。冠心病之虚,主要体现在心脏阳气虚,治疗上以温补阳气为主,可用黄芪、附子、干姜等中药,并用桂枝温通阳气。
2.开郁重在温散。人体之贵,在于一气,气升降有序,出入顺畅,则血脉通畅,阴阳平和,五脏和谐,各司其职,六腑通调,内外畅达。可用陈皮、薤白、香附等味辛性温之中药,行气开郁是改善病情的有效方法。
3.化痰重在温和。以脾胃为中心,补气、化痰、通瘀,调脾护心论治冠心病。
4.活血药物可用重剂。冠心病多为本虚标实,临床上可虚实互见。活血化瘀虽是治标之法,但也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运动疗法
这里的运动疗法以有氧运动为主要运动方式,患者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散步能改善不良情绪,让人心情愉悦。不主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选择剧烈运动方式。《黄帝内经》中有一句名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的就是清静以养神,可少生病。调畅情志,保持内心愉悦,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绪不可过度,这是中医养心的根本思想,中医认为精、气、神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可以养生,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从而调节心、肺、脾、胃、肾等脏腑功能,让其充分发挥效用。
三、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可以让心脑血管健康有序地进行新陈代谢。饮食应厚薄结合:对厚味食品可以浅尝辄止,少食糖与盐,切勿过度饮酒,切勿过食油腻、生冷、煎炸、烧烤之食物;薄味指饮食以清淡为主,每顿饭七分饱即可。总之,在饮食方面应坚持“低脂肪、高纤维”。冠心病是吃出来的一种疾病。过度食用肥甘厚味食物,会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司,水湿内生,聚而成痰,痰浊阻塞,阻滞气机,或随着血液运行于经络之中,直接阻滞经络,导致经络不通。化痰法可祛除瘀滞,疏通气机,恢复血脉运行通畅。患者舌苔白、脉滑,不管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均应被视为病痰饮者。患者可使用陈皮、半夏等温热之药物化痰,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参淡竹粥。可服用二参淡竹粥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西洋参能够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丹参能够活血祛瘀、清心除烦,可缓解瘀阻心脉、胸痹心痛。
党参乌鸡汤。平时可常煲党参乌鸡汤来温补。乌鸡能够补气养血;红景天能够益气活血;党参性寒,具有清心凉血、补气养心、养血安神、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瘀血阻络导致的心悸胸闷、失眠的冠心病、心衰患者也可食用党参乌鸡汤。
淡竹叶枸杞茶。此茶能够清心火以除烦躁,入胃经能够泻胃火以止渴,还有渗湿利尿的药理功效。
四、针疗
对心脏病患者进行针灸及按摩,也能有很好的康复治疗作用。主要穴位包括:内关穴、膻中穴、心俞穴。心,是人体的领导者,心的调控功能衰退,生命就会出现失控;心主管人体的血脉,心气虚则血脉运行无力,身体得不到濡养就容易衰老;心主宰人体的精神活动,如果心神失调,就会导致神衰,神衰又易引起形衰。心缺少滋养,除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外,还会引发衰老。
心神安则脏腑自调、百脉自畅、气血自平,机体从无序失衡状态渐渐归于平衡,自然神清气爽。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外,以上四大疗法也适用于绝大部分人群,可以用来预防其他疾病。
(作者供职于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