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该怎么办

2023-04-2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九版:妇幼健康 浏览:8632 次 【查看证书

新生儿黄疸该怎么办

□彭丽娜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全球每年约有6000万新生儿受到影响。虽然大部分新生儿黄疸是无害的,但不及时治疗,黄疸可能导致脑损伤、脑瘫等严重后果。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超出了人体代谢能力,引起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巩膜及其他脏器黄染,是新生儿常见的问题。该病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其中生理性基本可自行消退,病理性则需要根据不同病情进行治疗。

疾病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症状重时,新生儿全身皮肤明显黄染,伴有嗜睡、拒奶,甚至肢体抽搐。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天~3天出现,可自行消退,足月儿通常不超过2周,早产儿通常不超过4周,新生儿状况良好。病理性黄疸可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较重,持续时间长,或者黄疸退而复现。

病因的形成

    胆红素的生成和代谢 胆红素是由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分解而来的黄色物质。在正常情况下,肝脏会代谢和转运胆红素,然后通过肝和肠道排出体外。由于,新生儿肝脏和肠道的功能不够成熟,代谢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较差,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从而引起黄疸。

常见的原因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中较为常见的,通常在出生后2~4天开始出现,随后逐渐加重,约在出生后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是由新生儿肝脏和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而引起的。

    母体抗体介导的溶血性黄疸 这种黄疸通常发生在血型不符合的母亲和胎儿之间,母亲的抗体攻击胎儿的红细胞,导致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

    母乳喂养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比人工喂养的新生儿更容易出现黄疸,因为来源于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会影响新生儿肠道的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其他疾病引起的黄疸 如感染、出血、甲状腺功能减退、胆道闭锁、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都有可能引起黄疸。

疾病的诊断

    皮肤检查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黄疸程度来初步判断是否有黄疸。常见的皮肤检查方法包括手指按压皮肤、观察眼球是否有黄疸等。

    血清胆红素检测 医生可以通过测量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来确诊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通常在2~3天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

    经皮胆红素测定 通过黄疸检测仪器,检测新生儿皮肤黄疸的状况,评价血清总胆红素的高低,大致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这种方法简单、方便、快捷、无创,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范围比较广的黄疸检测方式。

疾病的治疗

    光疗 光疗是最常见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通过让新生儿暴露在特殊波长的光线下,促进胆红素代谢和排泄。光疗的时间和强度根据新生儿黄疸的严重程度和年龄而定。

    药物治疗 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医生会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茵陈颗粒、益生菌、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

    换血治疗 对于严重的黄疸,特别是引起脑损害的新生儿,需要换血治疗,从而减少黄疸造成的损伤。

     (作者供职于河南宏力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