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凝血检验并没有那么简单

2023-03-2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浏览:17626 次 【查看证书


□许军秀

   凝血检验是医院的常规检查项目,其检查结果对于血栓及出血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能起到重要作用,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可通过凝血检验判定患者的血液是否处于高凝状态,可及时采取对症治疗,预防血栓的形成。凝血检验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各种凝血因子。由于血液凝固反应比较特殊,与其他酶类检测有一定的区别,当某个凝血因子被激活后,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检测结果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做凝血检验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为确保凝血检验的准确性,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血液采集前,患者需要禁食8小时~12小时,且处于平静状态。因为,人体在情绪激动、过度紧张或剧烈运动等情况下,血小板水平会上升,凝血及纤溶酶活性会增强,易影响检测结果;采血时不能将止血带扎得太紧或者时间太长,会释放组织纤维酶原,针刺时要控制力度,避免破坏血液细胞提前激活凝血系统;通常情况下,取第二管采集的血液用于凝血检验,血液采集后需要立即进行检测,并在6小时内完成全部的检验,否则时间过长会影响检测结果。
    二、枸橼酸盐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凝剂,使用前应检查枸橼酸盐是否变质。浓度为0.109摩尔/升的枸橼酸钠是凝血检验常用的抗凝剂,需要按照1∶9进行抗凝,观察红细胞比容,若超过55%或不足25%时,应重新核算抗凝剂用量。
    三、选择检测试剂时,应优先使用仪器配套试剂。复溶试剂需要在现场调配,避免放置时间过长,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不打算使用的试剂要立即放入冰箱保存,定期清洁和保养检测仪器,确保仪器能稳定运行。
    四、负责凝血检测的人员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全面掌握自动化仪器的使用规则,了解仪器性能,同时要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能处理检测中出现的各种紧急事件。
    综合上述观点,做凝血检验需要对各个检验环节非常熟悉,这样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此,凝血检测人员需要经过系统学习,熟知检验流程和细节,同时经历长时间的临床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提供有效的检测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凝血检测对出血性疾病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对于有便血、咯血症状的患者,通过凝血检测可以排除疾病是否由凝血功能障碍造成的;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患者,通过凝血检测可以判断血液是否处于高凝状态,然后进行有针对性治疗,预防血栓的形成;对于肝病患者,可以通过凝血检测分析其病情;对于外伤流血患者,可通过凝血检查判断患者自身的止血功能;对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凝血检查可判断患者的出血危险性,提前准备血袋,预防高危事件。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检验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