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池引流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2023-03-0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床荟萃 浏览:15720 次 【查看证书


□杨凤东

脑脊液正常情况下为无色透明液体。80%的脑脊液由双侧侧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生成。成人脑脊液的总量约为150毫升(50%在颅内,50%在椎管内)。成人脑脊液的生成速度为0.3毫升/分钟。成人脑脊液一天约“更新”3次。
    什么是腰大池引流术
    腰大池引流术是采用常规腰椎穿刺技术,使用硬膜外套管针穿刺至腰大池蛛网膜下腔,将软质硅胶引流管置入腰大池内,外接引流调节装置和无菌引流系统,控制脑脊液引流量的一种技术。
    腰大池引流的目的
    1.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和脑膜的刺激,促进血性脑脊液循环和吸收,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态,预防脑积水形成。
    2.治疗颅内感染,促进感染浑浊脑脊液的循环和流出,是颅内感染治疗的一种直接有效的办法。
    3.根据体外脑脊液液面的高度或外接颅内压监测系统,可进行颅内压监测,帮助控制颅内压力。
    4.外伤或手术后脑脊液漏形成,腰大池引流术引流出脑脊液后,可预防脑脊液漏口渗液,促进漏口愈合。
    患者体位要求
    患者侧卧于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其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置管后要去枕让患者平卧4小时~6小时,12小时内要密切观察,24小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定时监测。医生或护士会合理调整引流装置的高度,家属不可随意调整引流袋的位置,更不能自行闭管或让患者下床活动,注意预防引流管脱落,发现异常立即向医务人员报告,让医务人员及时处理。
    留置引流管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引流速度
    患者及家属切勿随意调节引流开关的大小和引流袋的高低,在引流过程中如头痛、头晕、恶心等加剧时,请尽快告知医务人员。
    2.导管固定
    (1)将导管沿脊柱侧向头部方向延长固定,防止引流管打折,既方便患者翻身,又可远离肛周而减少感染的机会。引流管口必须高于腰椎管水平3厘米~4厘米,引流袋则低于椎管水平或遵医嘱。
    (2)患者自行翻身、移动时应注意引流管的位置,避免引流管受压、打折,避免与床单、衣物等相互磨蹭而导致管子滑脱。
    (3)固定导管的敷料如有松动要及时告知护士。
    (4)患者及家属不可擅自倾倒引流袋内的液体。
    (5)引流期间患者不要随意起身或抬高头部,以防体位变化而造成引流量过多,引起低颅压。
    (6)如果患者躁动,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约束,防止患者因意识不清、睡梦中将导管拔除。
    (7)患者躁动时给予保护性约束,请家属予以理解与配合,不可擅自松解约束带。
    如何调节脑脊液引流量
    通过调节引流管出口高度来调节引流速度及引流量,一般不会闭管,以免引流管堵塞。引流管在引流瓶中的出口处高于外耳道平面5厘米~15厘米为佳,或根据每天引流量调节高度。引流量为200毫升/天~300毫升/天。注意患者体位和引流管的高度。建议患者卧床(可适当抬高床头30度)但可以左右翻身,转动体位。体位高度有变化时需要调节引流高度。积极消除引起颅内压变化的因素,如控制患者咳嗽、保持大便通畅等。
    腰大池引流常见的并发症
    1.在穿刺过程中有穿刺失败或断管的风险。
    2.引流管在腰大池内有引起神经根疼痛的可能。
    3.腰大池引流时间过长或无菌操作不严格有继发感染的风险。
    4.在引流过程中引流量过多有低颅压风险,如果颅内压高、引流过快有引起枕骨大孔疝风险。另外,脑脊液浓稠时堵管风险较大。
    引流管拔出后的注意事项
    引流管拔出后,去枕平卧6小时,以免加重头痛等不适;如已夹闭拔管,采取何种体位请遵医嘱。导管拔出48小时内尽量不要洗澡,避免引起感染。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