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腹症的超声诊断和表现

2023-02-1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妇幼健康 浏览:17797 次 【查看证书

□任星如

 

   急腹症是一种儿科常见疾病,消化系统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腹泻,甚至血便等;对于儿童,可能表现为身体前驱、行走缓慢;对于婴幼儿会表现出蜷卧不动、异常哭闹或辗转反侧等。引发这些症状的小儿急腹症主要包括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嵌顿疝、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等。此类疾病有时会与内科疾病相混淆。因此,如果孩子出现肚子疼痛或上述类似情况,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以明确患儿病情,并及时接受治疗,避免加重病情。
    超声诊断是小儿急腹症常用的诊断方式,可帮助医生明确患儿病因、病情,并进行及时、有效治疗,改善患儿症状。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等小儿急腹症在超声诊断中的表现。
阑尾炎超声声像图表现
    1.阑尾张力增大,形态僵硬;阑尾增粗(或只有盲端增粗),短轴成双环征,外径大于6毫米,纵轴似腊肠状;探头加压有明显压痛,阑尾形态无明显改变。
    2.阑尾近端腔内有时可观察到强回声的粪石,阑尾远端明显肿胀,腔内可见脓液。
    3.阑尾周围系膜呈不同程度肿胀,回声增厚增强,局部肠间隙和阑尾周围有时可观察到不规则条片状低回声粘连。
    4.阑尾周围可出现肿大的淋巴结。
    5.阑尾穿孔时,阑尾壁模糊;有时,可见形成囊状回声,此时阑尾形态不易显示,偶见阑尾穿孔处阑尾壁回声中断,可见脓液自此流出。
肠套叠超声声像图表现
    1.多在右侧腹部探及包块,纵切面表现为“套筒征”,两侧为对称的多层结构,横断面呈“同心圆征”。
    2.肠套叠成为梗阻点,可见近端的肠管积液扩张。
    3.肠套叠处肠壁水肿增厚,致使动脉供血受阻时,肠壁内血流信号减少,严重时可致肠壁坏死、穿孔。
    4.在肠套叠头端,查找是否存在病理性诱发因素(如肠道息肉、肠重复畸形、肠道肿瘤等)。
肠梗阻超声声像图表现
    1.肠道蠕动增强,可探及连续性的一段肠管管径增宽,张力高,肠壁变薄,肠道内存在液体或气体反流。
    2.小儿肠梗阻多数是由肠套叠造成的,或因肠腔狭窄、肿瘤等所致。发病后,患儿的肠道内容物无法通过,导致患儿不能排气、排便,引发腹痛。通过超声检查可观察到肠梗阻病灶;梗阻近端的肠道内可为液体无回声;也可为气体强回声,腹部平片对肠道内气体强回声更为敏感。
    3.一部分肠梗阻患儿腹腔内出现积液,肠梗阻病情严重者会导致患儿休克。因此,及时诊疗对患儿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嵌顿疝超声声像图表现
    1.疝出物经过内环口,向下方进入大阴唇或阴囊,上方与腹腔相延续。
    2.阴囊或者腹股沟内出现异常回声包块,不能还纳入腹腔。
    3.若患儿并发卵巢坏死或睾丸坏死,则其内部缺乏血流信号。
肠旋转不良超声声像图表现
    1.肠系膜上动脉、静脉位置出现异常(正常肠系膜上静脉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右侧,二者并列向右下腹延伸)。
    2.十二指肠降段及胃存在扩张表现。
    3.如果空肠上段受索带压迫,可出现其近端梗阻表现,但超声检查比较难发现索带。
    4.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旋转,并可见肠系膜及十二指肠旋转时,形成的一个中等回声团块,上下移动探头时可见有明显旋转感,这是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特征性改变。
     (作者供职于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