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与“癌”的区别

2023-02-0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健康促进 浏览:12148 次 【查看证书

□黄晋熙 王红丽

 

   俗话说:“十人九胃。”但“九胃”各不同,张女士在做胃镜检查时,发现1处黏膜病变,病理检查报告提示: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瘤”字可吓坏了张女士,她认为“瘤”就是“癌”。于是,张女士辗转几家医院咨询,终于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上皮内瘤变是什么
    胃黏膜癌变是一个多步骤、渐进的过程,目前较为认可的模式分“四步走”: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在变成胃癌前,常历经多年的癌前变化。上皮内瘤变其实就是第三步胃黏膜异型增生,是指胃黏膜上皮肿瘤性增殖未向黏膜固有层浸润前的病变;组织学表现为细胞和结构异型性,是重要的胃黏膜癌前病变,代表肿瘤性生长的起始阶段。它表示胃黏膜细胞的形态结构已经开始出现向癌组织的转变,但还没有出现确定的浸润性癌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将“异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等概念统一称为上皮内瘤变,并分为两个级别,即低级别和高级别。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指上皮结构和细胞学异常局限于上皮的下半部,相当于胃黏膜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经治疗可部分消退。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是指上皮结构和细胞学异常扩展至上皮的上半部乃至全层,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即胃黏膜细胞和组织结构明显异常,形态学上接近癌组织。
    那么,张女士的“瘤”到底是不是“癌”呢?
    胃黏膜上皮在发展至胃癌之前要经过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阶段,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有研究随访资料显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消退率为38%~40%,持续存在率为19%~28%,进展成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为不超过1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的患者可消退,约14%的患者持续存在,而有81%~85%的患者可进展为癌症。也就是说,张女士的“瘤”是可以消退的。
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方法
    1.逆转治疗。现阶段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幽门螺杆菌的根治,胃溃疡、胃炎的根治,抗氧化剂的使用(如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C、E,叶酸等),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等)的使用及中药治疗。
    2.内镜治疗。对内镜下高度怀疑癌变,且逆转治疗后病变持续存在的,可以做内镜下黏膜切除或黏膜下切除治疗。相较于传统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创伤小、成本低,对患者术后生活影响小,适宜推广。
    3.手术治疗。如果内镜发现病灶较深,形态不规则,面积较大,且有证据表明可能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这下,张女士明白了上皮内瘤变是胃癌的前驱病变,虽然还不是“癌”,但是若任其发展,有一部分会转变成为“癌”,特别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