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结直肠息肉癌变率的研究

2023-01-05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床荟萃 浏览:9218 次 


□尚冬冬

结直肠息肉是常见病、多发病,与结直肠癌存在密切相关性,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3的患者存在基因突变或者异常)。腺瘤性息肉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生癌变。85%左右的结直肠癌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结肠镜下及时发现并切除腺瘤性息肉,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我和同事选取80名结直肠息肉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息肉的发病部位、数量、直径、病理分型及癌变率进行分析,总结如下:结直肠息肉的总检出率为24.22%,其中直肠肛管息肉的发病率最高(28.1%),乙状结肠息肉的发病率次之(23.3%)。在息肉的病理分型中,腺瘤性息肉占52.45%。
    2022年1月~5月,在新安县中医院,我们通过结肠镜,共发现结直肠息肉患者80人(男性患者54人,女性患者26人),年龄15岁~91岁;单发息肉者32人,有2枚息肉者17人,有3枚以上息肉者31人。
    对这80名患者,我们均根据结直肠息肉的形态、大小,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切除,并尽量进行全瘤病理检查;对不能进行息肉切除者,我们进行病理活检,后期再进一步处理。我们统计患者的结直肠息肉数量、发病部位、直径、病理分型、有无癌变等,作为参数。我们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等。非腺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脂肪性息肉、淋巴样息肉等。至于家族性多发性息肉,我们没有纳入此次研究。
    结果
    在这项研究中,结直肠息肉的病理分型以腺瘤性息肉为主,占50%以上。各部位息肉的癌变率不同,直肠肛管息肉的癌变率最高。
    不同的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发生率也不同:管状腺瘤为58.33%,管状绒毛状腺瘤为30.2%,绒毛状腺瘤为11.45%。
    腺瘤性息肉的直径大小和癌变的关系:直径小于0.5厘米者41人,在此次研究中未见癌变;直径0.6厘米~1厘米者38人,其中2人的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癌变率为5.26%;直径大于1厘米者17人,其中2人的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癌变率为11.76%。
    讨论
    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大部分结直肠癌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
    在此次研究中,息肉的发病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其中直肠肛管息肉发病率最高,其次是乙状结肠息肉,再次是降结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的病理分型一般根据绒毛成分的多少来划分。绒毛成分占20%以下的,为管状腺瘤;绒毛成分占20%~80%的,为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成分占80%以上的,为绒毛状腺瘤。与其他类型的息肉相比,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
    综上所述,结直肠息肉好发于中老年人,息肉的癌变率主要与病理分型、异型增生(以多种组织或细胞数量的增加、形态结构异常改变为特征的增殖,通常被视为癌前病变)的程度有关。对结直肠息肉的诊断和病理分型,主要依赖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近年来,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应该和结肠镜检查技术的广泛开展和提高有关系。
    大部分结直肠息肉患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有腹痛、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有的研究人员认为,对于有消化道症状和无消化道症状者,两者之间进展型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甚至后者的检出率较高,这提示对50岁以上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很有必要。从结直肠息肉发展到侵袭性肿瘤,需要7年~10年或更长的时间。因此,对结肠镜下发现的息肉进行彻底切除或有效毁损,可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或明显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早期结直肠癌呈息肉样隆起。因此,医生在检查时,如果发现患者有这种情况,应该完整切除并送病理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腺瘤性息肉切除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如果是单个腺瘤性息肉,则复发率相对较低;如果腺瘤性息肉较多,则复发率较高。绒毛状腺瘤的复发率较管状绒毛状腺瘤高,尤其是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1年~3年内有30%的复发率)。正确认识结直肠息肉,对其性质进行准确判断及防治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环节。
    腺瘤性息肉患者的整个结直肠(大肠)布满大小及形态不一的腺瘤,会有腹痛、黏液性大便或大便带血、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患者如果有上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要想及早发现结直肠癌,患者就要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因为它是确诊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建议50岁以上、有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史的患者,每年至少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作者供职于新安县中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