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时节话养生

2022-12-1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杏林 浏览:19486 次 

□李伯群 任小青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255度时,即为大雪节气。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到了这个时候,雪下得大、范围广,故名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是直接反映一年中降水情况的节气。大雪时节,万物生机潜藏,不宜扰动阳气,起居方面应早睡晚起,运动方面应动中求静。因此,大雪时节养生,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防寒保暖

 

   大雪时节,我们要谨防风邪和寒邪侵入身体,尤其要注意保暖头部和脚部。这是因为,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的关系。中医认为,人体的头部、胸部、脚部这3个部位容易受寒邪侵袭。头是“诸阳之会”,不戴帽子的人,若环境气温为15摄氏度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若环境气温在4摄氏度,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总热量的60%。天气寒冷,会使人体血管收缩,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寒冷的空气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风寒容易通过胸部和腹部侵入人体,胸部和腹部受寒之后,易损伤身体内的阳气,从而引发心脏病等。此外,寒冷还可诱发肠胃疾病,因此保护好胸部和腹部,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部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而且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抵抗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大雪时节要注意足部保暖。
    大雪时节,首先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戴上帽子、围巾,穿一双保暖的鞋不失为防寒的最佳选择;其次,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时要多添加衣物,身体不适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天气变冷,有一些女性容易感到寒冷。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女性在生理期、孕期和产褥期,或体虚者,冬季感到特别怕冷。另一方面,女性如果缺乏营养,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血液循环不好,特别是肢体末梢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手脚冰冷。

 

饮食进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中医认为,大雪时节要进补,手脚容易冰凉的人适合“温补”,体质好的人则适合“凉补”。总而言之,大雪时节进补应食补、药补、酒补相结合,以温补为主。
    1.食补:大雪时节食补以补阳为主,但不可过于机械,应根据自身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属性来选择。阴虚之人与阳虚之人的饮食是有区别的。阴虚是指精、血、津液亏耗,其表现为面红上火、咽喉干燥、干咳、口唇皲裂、夜间盗汗、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这类人群宜防燥护阴、滋肾润肺,应多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例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芝麻、蜂蜜、百合等,忌食燥热食品,例如辣椒、胡椒等,以免化热伤阴。阳虚之人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神疲乏力、怕冷等,应食用温热、熟软的食物,例如豆类、大枣、南瓜、韭菜、栗子、鸡肉等,忌食干、硬、生冷的食物。
    3.药补: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在食补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药物进补。大雪时节常用的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枸杞子等,可以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食用。
    4.酒补:酒为百药之首。大雪时节,天气寒冷,适度饮酒,有温通血脉,促进血液运行,抵御寒气的功效。酒对应八卦中的坎卦,而坎应肾,酉时则是肾经最旺之时,肾能藏住精气。因此,喝酒应尽量选择在晚上。手凉、气短者可用酒补元气;后背凉者可用酒温补肾阳;腹胀而便稀不爽者可用酒健脾;眼干涩者可用酒养肝。同时,酒也是双刃剑,凡面红或绛,以及脾气急躁者不宜饮酒。

 

情绪平和

 

   冬季在精神上要积极向上,保持乐观,多做一些安静的事。中医认为,稳定的情绪,对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而喜怒无常就会伤神。
    大雪时节应顺应冬季收藏的特性,经常闭目养神,让大脑得到休息和净化,不要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到郊外登高望远,使心境开阔,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冬季还应注意情绪平和,因为许多疾病是由情志引起的。例如情绪不稳和起居不规律易引发青光眼,此病多在冬季发作,其症状有:眼痛、眼胀、视力减退,并伴有头痛、恶心等。
    因此,平时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不在黑暗处久留,防止瞳孔扩大引起眼压增高;晴朗天气时,适度参加户外活动,可以增加眼底血管氧气的供应,减少血液中二氧化碳,避免眼压升高;恶劣天气时,要尽量减少外出,减少对眼部的影响。

 

调养方法

 

   1.艾灸:大雪时节适合艾灸养生。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艾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中医认为,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对冬季出现身体乏力、月经紊乱、关节酸痛、连续感冒等虚寒症状,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耳穴:耳朵与五脏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即耳穴。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人生病时,就会反映在耳廓上,这些部位就是针刺治疗的刺激点。因此,冬季常按摩刺激耳穴,不仅可以补肾,还能起到健身保健、温阳通络、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3.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根据“冬病夏治,夏病冬防,未病先防”的理论和“子午流注”的针灸理论,运用白芥、细辛、甘遂、羌活等辛温药物,将其研磨成细末,用醋、酒、蜂蜜等制成软膏,直接贴敷于相应的背腧穴及效穴,刺激穴位治疗疾病。这是一种无创穴位疗法,穴位贴敷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纠正身体不良状态,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有显著效果,尤其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