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温综合征患者的诊疗体会

2022-10-0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临床荟萃 浏览:9498 次 

对高温综合征患者的诊疗体会
□王泉滔

病例
    患者为女性,60多岁,农民,吃过午饭到田间刈草,突然出现头晕、心前区不适,喝了几口凉水继续干活儿。过了一会儿,她感到浑身难受,想到小溪边洗脸,谁知刚走几步,就昏倒在地。患者家属急忙将其送到医院。
    查体:患者体温38.7摄氏度,脉搏55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90/55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精神差,神志尚可,瞳孔反射正常,双肺呼吸音粗,无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55次/分,心律齐,无杂音,腹部有轻压痛,墨菲征阴性。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窦性心动过缓。
    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医生诊断患者为高温综合征。患者在医院治疗3天后出院。一个月后医生随访,患者无不适。
分析
    高温综合征是在高温环境下或由于体液过度丧失或散热功能衰竭出现高热,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热损伤疾病。其易患因素有个体因素(不适应恶劣天气、肥胖、穿衣过多等)、环境因素、药物因素(服用抗胆碱能药、巴比妥类药、β受体阻滞药等)和身体条件(酒精中毒、甲亢、神经系统疾病、低钾血症等)。人体是恒温机体,维持相对恒定(36.5±0.7)摄氏度主要依靠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完成,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在常温下,人体散热的主要机制首先是辐射,其次是传导、对流和蒸发。当深部体温>41摄氏度时,人体内蛋白酶、线粒体和氧依赖代谢途径等遭到破坏,引起一系列症状。
    高温综合征即中暑,按其严重程度分为轻症和重症。前者的症状有面颊潮红、头晕头痛、大量出汗、脉搏快和体温达38.5摄氏度以上。后者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也可为混合型。热痉挛:患者常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出现四肢阵发性痉挛,当痉挛影响腹部肌肉时可出现腹痛,必须与急腹症相鉴别。热衰竭:进一步出现循环衰竭、湿冷,脉搏弱缓,血压下降和神志改变。热昏厥是热衰竭较轻的表现,患者体温升高可不明显。文中的患者属于此型。热痉挛和热衰竭患者无神志障碍。热射病的特征以高温、无汗和意识障碍为主,分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常见呼吸加快,脉搏明显加快(可达160次/分~180次/分),但血压很少变化,患者体温达40摄氏度~41摄氏度,可出现惊厥、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肝肾衰竭、消化道出血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恶性高温综合征的表现为患者体温突然升高、肌肉剧烈收缩、急性心律失常和酸中毒,常在诱导麻醉时发生。
    高温综合征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会提示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及心律失常,多无特异性。对这类患者,应严密监测有关DIC参数。诊断依据是高温环境作业中的排他性诊断,应与各类中毒、脑膜炎、伤寒、恶性疟疾和急腹症等相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迅速把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让其饮用凉盐水,以补充液体。对周围循环衰竭患者,可静脉给予生理盐水等,患者在身体康复或至少休息3天后才能恢复正常工作。热射病是重症,死亡率高,幸存者可能会有永久的脑损伤,因此对热射病患者要积极救治。主要抢救方法就是降温和对症处理。
    降温分为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物理降温的目的是迅速降低深部体温,要脱去患者的衣服,让其吹凉风,或用凉湿被单包裹其全身;冰水浸泡可发生低血压和寒战,非必要不推荐。当深部体温降至38.5摄氏度或体表温度为39摄氏度时,不要再物理降温,要防止体温过低。氯丙嗪是降温时的主要药物,此药可以调节体温中枢、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耗。使用方法:氯丙嗪25毫克~30毫克加500毫升生理盐水补液,静滴并测血压。
    此病会引起血小板减少,使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因此不宜使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类药物。
    对症处理:主要有昏迷、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脑水肿及循环衰竭等。要保证营养供给。激素类药物治疗脑水肿、肺水肿有较好的疗效,但是需要考虑剂量过大、应用时间过长,易继发感染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对恶性高温综合征的治疗,可用丹曲林,每千克体重1毫克~2毫克静注,需要时5分钟~10分钟重复一次,4小时内最大剂量为10毫克。
 (作者供职于沈丘县人民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