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青:“锁孔”里做出大“文章”

2022-09-0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1版:要闻 浏览:9361 次 

王倩青:“锁孔”里做出大“文章”
本报记者 王 婷

记者见到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科主任王倩青时,是8月24日14时50分。当时,她刚刚完成当天的第14台手术。她回到办公室,家人中午送来的手工面条早已成坨了。但这样看似“并不可口”的午餐,却是她能吃的为数不多的食物。
5年前,王倩青接受了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手术,直到今天,吃饭仍是她的“老大难”问题:除了面条、粥等,她吃不了任何干的东西;每次吃饭前要先喝一杯水,或吃点儿带油的食物,把食道润滑开;为防止食物反流,她晚饭还不能吃得太晚……
王倩青敢为人先,曾多次拜师学艺,潜心钻研医疗技术,让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新乡落地生根。截至目前,王倩青团队累计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3000余台,位居省内第一;开展亚洲第一例“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术”;“外阴癌根治术加直肠麦氏手术”填补河南省外阴癌联合手术的空白……
“那怎么办?病人需要我”
1996年,王倩青毕业后被分配到新乡市中心医院,她原以为自己会进入大内科、大外科这样的主流科室,可没想到竟与相对“冷门”的妇科肿瘤打上了交道,而且一干就是大半辈子。
2014年,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科从妇科独立出来,王倩青被任命为科主任。那一年,新乡市的妇科微创技术几乎是空白。面对创伤较大的开腹手术,大多数肿瘤患者纷纷选择了技术更先进的省级医院。
“那种不被人认可的滋味儿,我至今都忘不了。”王倩青说。
残酷的现实,激发了王倩青对腹腔镜技术一探究竟的决心。她第一时间跑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拜师学艺,还把专家请到新乡市中心医院给全科人员讲课。从扎一根血管,到切一根韧带,一点点学,一点点练,短短半年时间,王倩青已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还带领团队参加了全国性比赛。
2016年,王倩青在“全国第二届中青年医师妇科手术镜英汇”决赛中脱颖而出,是参赛选手中唯一一名地市级医院的医生。2017年,她再次获得“宫颈癌腹腔镜精准解剖手术大赛”二等奖。
慢慢地,王倩青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随之而来的,是慕名而来的患者。
那时,妇瘤科每天的手术量都在15台左右,最多的一天做了25台手术,王倩青创下了连续手术36小时的记录。为了对抗疲劳,高浓度咖啡成了她上手术前的“标配”,但咖啡劲儿过去后,还得靠意志力撑着。“有时候吃着饭都能睡着。”王倩青笑称。
长期的体力消耗加上精神高度紧张,她的身体发出了“预警信号”。起初,王倩青发现自己吃饭时偶尔吞咽困难,她觉得是因为自己太累或饿过头了,就没当回事。然而,随着工作强度的增加,这种情况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直到2017年,她开始吃不下任何东西,如果硬咽下去,食物会立刻被喷射出来。无奈之下,她只能靠喝奶粉维持营养,原本体重65公斤的她一下暴瘦到40公斤。
经多方就医,王倩青被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是由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这种病极为罕见,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由于发现得太晚,她只能接受手术治疗。
2017年9月,王倩青在上海一家医院接受了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这意味着她的食管再也不能“收放自如”了。
临出院时医生交待,她的病和劳累有直接关系,如果不注意很可能会复发。可是,以王倩青的性格,怎么可能慢下来?术后第三天,她出院后直奔新乡市中心医院,领导、同事劝她多休息几天,都被她拒绝了。
“那怎么办?病人需要我。”这是王倩青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一名医生,王倩青是全家人的骄傲;但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她却是缺席的那一个。
王倩青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母亲最牵挂的那一个。为了“见”女儿一面,每当夜深时,母亲就让王倩青的哥哥开车到医院外科楼下转一圈。王倩青的哥哥劝慰母亲:“你闺女就在楼上,正在给患者做手术,咱还上去不?”“不了,咱别打扰她了。”看到8楼的窗口亮着灯,老人家似乎看到了女儿,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如今,刚刚过了100岁生日的母亲,因身体不适在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王倩青虽近在咫尺,却无法在床前尽孝。母亲有时候也会“埋怨”她:“工作重要,还是娘重要?”王倩青只好哄着她说:“工作重要,娘也重要!”
“没有天生的‘光环’,那就自己改变命运!”
王倩青第一次接触单孔腹腔镜技术,是在2017年的一场技术培训班上。当时,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专家刘娟分享的单孔腹腔镜技术让王倩青大为震撼。这种技术让患者术后腹部完好如初,不仅避免了开腹手术对身体带来的创伤,也满足了女性爱美的需求。王倩青当即决定,一定要掌握这门技术。
相比多孔腹腔镜技术,单孔腹腔镜所有的操作都集中在一个直径仅2厘米的小孔中,技术难度更大,学习周期也更长,对手术医生的体力和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技术上的难题不可怕,资源的匮乏、平台的限制才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新乡是三线城市,集纳的前沿性技术及学术资源无法与一线城市相提并论,王倩青需要突破的瓶颈太多。
“没有天生的‘光环’,那就自己改变命运!”就这样,王倩青想办法、找关系,不放过任何一次“借力”攀登的机会。
2018年8月,刘娟受邀到郑州参加学术会议,王倩青得知后欣喜万分,她心想:“要是能把刘娟老师请到新乡给我们做一场手术演示就好了。”
在熟人的帮助下,王倩青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手术演示结束后,她向刘娟说明了自己渴望开展单孔腹腔镜技术的想法,希望能参加刘娟的单孔腹腔镜技术学习班。
王倩青对知识的渴望打动了刘娟。一周后,王倩青参加了首届“中美西点将才”妇科单孔腹腔镜技术培训班。随后,王倩青又前往美国,师从贝勒医学院教授关小明,利用人体自然腔道——肚脐和阴道两种通路,开展妇科单孔腹腔镜新技术。在学习期间,她如饥似渴地钻研、请教,从单纯切除到整复性手术、从择期手术到急诊手术、从良性病变手术到恶性肿瘤手术……艰辛努力终于浇灌出成功之花。
学成归来后,王倩青带领团队开展了新乡市第一例单孔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同年10月,又率先开展了亚洲第一例“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术”。目前,该院单孔腹腔镜年手术量超2000台,日均手术量10余台,并获得6项单孔腹腔镜发明专利。
 (下转第二版)

王倩青查看患者恢复情况        郭祥翠/摄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