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022-07-2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天使之声 浏览:14428 次 

共情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徐静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及护理服务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疾病治疗扩展到医疗环境、服务态度、人文关怀乃至更高的水平。关注、理解患者的感受日益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情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沟通技巧,是一种助人能力,也是医务人员人本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护士必须具备的一种照顾患者的沟通能力。

   共情,是源自心理学的概念。1909年,英籍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布雷福德·铁钦纳最早提出共情一词。他认为,人不但能够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还能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这种情形即为共情。
    据有关文献报道,所谓共情就是感知到他人的情绪及感受,并能正确了解以及不加任何观点地将这种感受传达给对方。1973年,共情的概念被引入护理领域,此后,共情被看作是护理的道德和哲学的基础部分,共情能力成为护士需要具备的护理能力。共情意味着关注患者的世界,一起感受并进入患者的内心世界,包括对患者内心世界的准确体察和理解,向患者传达自己的理解,以及患者关于医生对自己的理解的觉察和感知。美国著名作家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中写道:“共情能力是设身处地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感情的能力。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角度来看待事情,理解他们的感受。”这是一种本能反应,不用经过深思熟虑就能产生。但是共情能力并不是表示同情,同情是对别人的悲惨处境感到不舒服,而共情能力则是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的话会怎么样,这是有想象力的表现,也是内心的真实感受,深入到别人的思想里,体验那个人眼中的世界。
    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作为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与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共情有助于人走出自我关注,学会关注他人,可以促进对方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可以使对方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和被尊重,从而产生一种愉悦和满足,有助于进一步深刻地理解和沟通,自然而然就能建立起一种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护士的共情能力包括护士对患者心理的认知能力、护士对患者情绪与情感的体验能力和护士关怀与照顾患者的行为能力,是借用心理学的名词,用来描述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正确感知自己和患者的情绪,并能准确识别和评价患者的情感和状况,以期待更好地理解需要帮助的患者,最终形成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满足患者的躯体需要和减轻患者心理痛苦的一种情感体验的能力。护士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共情能力才能真正理解患者,才能准确感受患者的内心世界,满足患者被理解的需求。
    只有充分的共情,才能对患者抱有真诚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宽容、理解、尊重、同情、公正、自主等原则,使医学完成其救死扶伤的最根本使命,真正成为一门富有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如果护士能充分发挥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职业优势,共情技术的运用将成为患者身心康复的增强剂。
 (作者供职于郑州人民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