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苦辛法 治疗脾胃湿热证体悟

2022-06-2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证 浏览:15188 次 

运用苦辛法
治疗脾胃湿热证体悟
□韦绪性

 

   苦辛法源于《伤寒论》泻心汤类方,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以其广泛治疗心下痞、结胸、蛔厥、上热下寒、寒格吐利等。但是《伤寒论》详于寒而略于温,更略于湿、热相兼的辨治。在《温病条辨》中虽然将其广泛用于治疗温热病,但是独用其治疗脾胃湿热者,论述欠详。今之临床,对脾胃湿热病症的治疗,多采用清热化湿法,或合用淡渗利湿、芳香化湿等法,其疗效往往欠佳。笔者受温病学“湿热之邪,非辛不通,非苦不降”的启示,运用苦辛法治疗脾胃湿热疾病,屡获佳效。兹结合临床治验,分享如下。

 

理法概要
    脾主运化,以升发为顺,胃主受纳,以下降为和,脾胃合德,升降有度,枢机斡旋,生化无穷。而脾胃湿热为患,无论缘于外感时邪,还是始于内伤饮食劳倦,均责在脾胃升降失司。如清代名医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记载:“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然劳倦伤脾为不足,湿饮停聚为有余。”治疗上若徒用苦寒清热则更伤脾阳,致邪恋不解,徒用温燥除湿则反易助热,且湿热黏腻滞中,氤氲熏蒸,不易速解。自当苦辛合用,取其味辛能通能开,味苦能泻能降,如此配伍,则泻中寓开,通而能降,且辛开无劫阴之弊,苦降无损阳之害,相得益彰,共奏泄热除湿、宣畅气机、恢复中焦气机斡旋之功。
证治规律
    湿热盘踞中焦,氤氲浊腻。气机壅滞则痞则痛,胃气上逆则呕,脾气不升则泻,蒸腾于外则热。故临床辨证,当着眼于脘痞,胃痛,呕吐,泄泻,低热等,或兼胸脘闷胀,纳呆恶心,口苦而黏,渴不多饮,或吐酸嘈杂,心烦,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大便或溏或秘,溺短色黄,脉濡数或滑数等。然必验之于舌,若舌苔白腻,虽见脘痞或痛,究属湿阻,只宜辛开,不宜苦泻。必须见到黄腻苔(至少要兼微黄),方为湿热互结之依据,而运用苦辛法治之。
    辛开与苦降药物的配伍运用,临床常用者,如苦寒之黄连、黄芩、栀子等;辛温之干姜、半夏、吴茱萸、厚朴、紫苏等。其中黄连、厚朴同用,长于消痞;黄连、干姜相配,善于止泻定痛;黄连、吴茱萸相伍,偏于止酸;黄连、半夏相合,重在止呕;黄连、紫苏相配,长于开郁退热。但是尚需注意权衡湿热孰轻孰重,病位偏表偏里,以及兼上焦证还是兼下焦证,才能分清主次,掌握重点。热重于湿而见发热口渴,心烦懊侬,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者,当以苦降泻胃为主,辛开升脾为辅;湿重于热而见胸脘痞满,纳呆便溏,恶心呕吐,头身困重,舌苔白厚腻微黄者,当以辛开悦脾为主,苦降泻胃为辅。临床常用方剂,如《伤寒论》的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除外)、小陷胸汤,以及王氏连朴饮、苏叶黄连汤、左金丸、连理汤等,其具体运用,当视病情不同有所侧重,或配伍化痰、导滞、理气、补虚等法。既要掌握其运用范围,又要随机应变,以广共用。
案例一
    杨某,女,38岁。
    患者泄泻伴脘闷纳呆、肠鸣1年余,大便溏薄,每天2次~3次,间夹黏液,稍食寒凉荤腥则便次辄增,便后尤觉不爽,右下腹隐隐作痛,腹部胀满,肢体倦怠,肤无华色,口苦,小便短黄,舌质淡,苔白厚腻略黄,脉象缓而稍数。
    证属:脾胃气虚,湿热内蕴。
    治宜:温运脾阳,燥湿清热。
    处方:半夏泻心汤增减。制半复9克,黄连9克,黄芩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党参12克,广木香9克,枳壳9克,焦山楂15克。
    二诊:服药5剂,患者脘闷肠鸣悉除,纳食略增,大便已无黏液,但便溏腹痛仍无转机。上方减木香、枳壳,加苍术15克,炒白扁豆30克。共5剂。患者后续治疗以连理汤善后调理而愈。
    按语:泄泻一证,病因多端,治法各异。该患者乃脾虚湿阻,湿郁化热,肠失传化所致。清热则损脾阳,燥湿则热邪愈炽。故以半夏泻心汤辛开苦泻,升降气机,两解湿热,复加木香、枳壳、山楂,以宽中理气、和胃消食。俾气行则湿行,后续以连理汤善后,重在温运脾阳,兼清余邪。
案例二
    徐某,男,52岁。
    患者胃痛2年余,止发无常,近半个月来疼痛加重,自觉进食时咽喉如有物梗阻,吞咽不利,胸膈痞塞,嗳气频频,口苦口干,恶心欲吐,纳食减少,大便不畅,舌苔薄黄腻,脉象弦滑。曾服降气化痰及疏肝和胃药多剂无效,自疑为“食管癌”,经胃镜检查,食管鳞状上皮轻度炎症。
    证属:湿热中阻,气机痞滞。
    治宜:辛开苦降,畅中开痞止痛。
    处方: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减。吴茱萸12克,黄连6克,黄芩3克,柴胡9克,白芍12克,枳壳12克,郁金12克,紫苏梗9克,制半夏9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
    二诊:服药3剂,患者胃痛、胸膈痞塞及咽喉梗阻顿感减轻。按原方继续服用5剂后,患者胃痛消失,进食如常,后以香砂六君子汤善后,共服药月余,诸症悉除。
    按语:该患者胃痛与胸膈痞塞,咽喉梗阻并见,当属湿热互滞心下,气失升降无疑,虽曾服化痰、疏肝药,但药不切病,唯苦辛配伍,流畅气机,两解湿热,方可除痛消病。方中左金丸与枳壳、干姜相配则泄中寓开,开痞畅中,助阳化气;四逆散与郁金、紫苏梗、制半夏相伍疏肝理气,降逆和胃。此正合“欲清其热,应化其湿,欲化其湿,应流畅气机”之旨。故获佳效。
案例三
    张某,女,43岁。
    患者体质素弱,脘腹病满,大便溏薄2个多月,病延及盛夏,呕吐,低热无汗,痞满益甚,不欲饮食,舌质淡,苔黄腻,脉弦细,曾服用达原饮治疗,但病情不减。
    证属:胃热肠寒,暑湿中阻。
    治宜:辛开苦降,芳香化湿。
    处方:半夏泻心汤化裁。制半夏12克,黄连6克,黄芩6克,干姜6克,党参12克,炙甘草6克,藿香12克,鲜荷叶30克。
    二诊:患者服药1剂后呕吐减轻,服药2剂后呕吐止,唯便溏纳呆如故。应用参苓白术散化裁,健脾化湿以善其后。
    按语:呕吐,多实多热,治当祛邪和胃。然患者平素脾虚便溏,复因暑湿内犯,致寒热错杂,热蒸湿阻,故当以苦辛与芳香化湿并投。方中黄芩、黄连苦降泄热以除胃热;干姜、制半夏辛开通阳,以温燥脾湿;配党参、炙甘草以补脾胃之虚;复加藿香、鲜荷叶芳香化湿,轻清达邪。全方虚实兼顾,脾胃同治,通阳行气,湿热两解,而无虚虚实实之弊。俾胃气安和,呕吐得止,则后续治疗应用健脾扶正方,以收全功。
 (作者为全国名老中医)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