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淑艳:三次援疆行 白衣秉丹心

2022-06-25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2版:综合新闻 浏览:8667 次 

冯淑艳:三次援疆行 白衣秉丹心
本报记者 刘 旸

   继2018年、2019年两次参与短期医疗卫生援疆工作后,2021年9月24日,冯淑艳跟随中组部第十批援疆医疗队再次抵达哈密,开始自己的第三次援疆之旅。
    “冯主任,你是第三次援疆,到咱医院是来圆梦的吧?”抵疆工作的第二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以下简称红星医院)院长安占天的一句话,说出了冯淑艳心中的“执念”。
    “我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红星医院是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对口援疆医疗单位。前两次援疆之行,我没能在红星医院工作,这次我要补上这个遗憾。”冯淑艳说。
    2021年11月的一个星期一,冯淑艳在红星医院功能科肌电图诊室见到了一位特殊患者。这是一位50岁的女性,自述双上肢无力1年。“双手就像慢慢冻僵了一样,剪指甲时握不住指甲剪,后来无力感慢慢向上蔓延至上臂。我辗转多家医院诊治均无果,这次是经人介绍,特意来红星医院找您做肌电图检查的。”患者见到冯淑艳时的急切神情,让冯淑艳印象深刻。
    询问患者的发病过程后,冯淑艳的脑海里起了波澜。到红星医院工作已经几个月了,她见到最多的是肢体麻木或疼痛患者,很久没有听到“进行性肌肉无力”这种主诉了。她突然警觉:难道这是一例ALS(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
    ALS也称“渐冻症”,患者随着运动神经元的缓慢凋亡,会如同冻僵一般逐渐丧失运动能力。这一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极低,属于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罕见病。经过40多分钟的详细检查,冯淑艳确定该患者存在广泛而严重的神经源性损害,结合肌电图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可以考虑ALS可能,建议临床医生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
    通过对这一病例的检查与诊断,当地同行感慨道:“以前没有精准的肌电图检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这样的患者都不敢确诊,总是担心诊断错误,都将患者转到上级医院;以后,我们的技术水平提高了,这样的患者就不用到处跑,在我们医院就能明确诊断了。”
    这次治疗经历,让冯淑艳体会到医疗技术援疆的重要性。“一项精准的检查对于患者和医生同等重要,让医生的诊断少走弯路,让患者的治疗有的放矢。”冯淑艳说。
    随后,冯淑艳开始尽己所能地把精准的肌电图检查技术留到红星医院。在教学时,她采用临床实践和理论讲解并行的方式,以手把手操作、“小课讲授”等方式开展教学,让当地同行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建立初步诊断思路;每每遇到复杂病例,她总是和科室的同事们一起抽丝剥茧地进行分析,慢慢地,由最初的“零基础”,到可以独立操作完整的检查,再到对神经病变定位诊断有了初步思路,冯淑艳带教的当地医生也逐渐建立单独操作和诊断的信心。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冯淑艳还会利用休息时间总结典型病例。她写的《援疆医生笔记》,持续在红星医院微信平台上推送,不仅吸引了院内同事的转发,还吸引了其他医院同行及患者的关注,不少患者拿着手机和文章专程找冯淑艳咨询或检查。
    第三次参与医疗援疆工作,除了开展医疗技术援助之外,冯淑艳更肩负了一份管理责任。进疆后,她成为红星医院援疆副院长,在院内协助管理门诊医技科室、科研教学及援疆外联工作。
    “新岗位、新任务,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参与红星医院的医疗行政工作,我提高了自身的管理能力,也拓展了思路和视野。我意识到,新时代的援疆需要新的内容,更需要运用新的载体进行远程教学培训,才能实现持续性的技术支援。”据冯淑艳介绍,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和红星医院的支持下,她牵头联系开展的“豫哈空中课堂半月谈”线上学术沙龙已经常态化开展起来,双方也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远程网络会诊机制。
    在援疆期间,冯淑艳把新疆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经常不由自主地说“我们哈密”和“我们红星医院”。
    “这段难忘的经历,已让我融入这方水土。在接下来的援疆工作中,我将继续真情投入、真心融入,争取干出好成绩。”冯淑艳这样讲述自己第三次援疆工作的目标。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