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贯中西济苍生 直挂云帆破浪行——写在温县中医院整体搬迁之际
2022-06-1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特别报道 浏览:15927 次
□王正勋 侯林峰 张 浩 文/图
□王正勋 侯林峰 张 浩 文/图
千年古温,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天赐国家非遗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泽被后世;创编人类非遗太极拳,惠及中外,而矗立于康养名城的温县中医院,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愈发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尤其是温县中医院新院整体搬迁后,古朴典雅、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中医医院,不仅成为温县城东新区又一地标性建筑,还为温县中医药事业发展再启新纪元。
薪火传承 再起新程
温县中医院成立于1986年,1994年成为河南省“二级甲等中医院”,1995年被评为全国示范中医院,2000年被评为“河南省明星中医院”。在一代代温县中医人筚路蓝缕,踏石有痕的付出之下,该院相继获得“二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河南省明星中医院”“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得省、市“中医工作先进集体”“社会服务承诺试点单位”“爱婴医院”“省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近百项荣誉。
随着时代发展,为顺应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需求,进一步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温县中医院的扩建和搬迁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和政府的迫切愿望。2015年7月,得益于温县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温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提上新日程。该院新址位于子夏大街北端东侧,占地91.38亩(1亩=666.67平方米),其中,医疗区占地约67亩,养老区占地24亩,建筑面积约80000万平方米,设置医疗床位500张,养老床位500张。该院整体迁建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医疗区约3亿元,养老区约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投入5800万元,获得政府债券13940万元,其余为医院自筹资金。
经过6年的日夜奋战,2021年12月底,温县中医院新院区“惊艳”亮相。该院整体设计、装修极具“中国风”,处处体现中医药文化元素;宽敞整洁的大厅、走廊,设施齐全的办公室、病房,现代化的诊疗设备,让人耳目一新。
据该院党支部书记闫惠霞说:“新院区十分注重融入中医药文化独特元素,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符号。同时,在设计上将‘以患者为中心’落实到方方面面,充分考虑了患者就医的便捷性,为患者营造了更具人性化、更舒心的就医氛围,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温县中医院新院区分医疗、康养、中药制剂和中药材苗圃种植四大板块,具备中医中药、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科研教学、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功能;门(急)诊、医技、住院区相连相通,功能分区明确清晰;室外绿化、电梯、中央空调等硬件设施全面改善,室外景观功能区域的设置兼顾了休闲和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双重功能,让患者如沐春风。新院区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住院部规模也得到扩大。
为了充分考虑患者的就诊流程,新院区科室布局实现了整体优化,避免交叉感染。新院区拥有64排CT、1.5T核磁共振和永磁磁共振,另有彩超5台、数字胃肠机DR(检查胃肠道疾病的X线检查设备)、小“C”和大“C”骨密度仪、钼靶机和先进的检验、病理、肾病透析、运动康复等万元以上设备200余台(件)。新院区设置35个专科专病门诊,7个医技科室,12个病区。
惠民为本 文化铸魂
中医药根在百姓中,这是温县中医院多年来始终坚守的中医惠民理念。该院编印了《中医药养生知识读本》,研发养生保健系列产品,推广特色诊疗服务,并坚持下乡义诊,开设中医讲堂,宣传养生保健知识。
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2016年,温县中医院举办了第一届中医药文化节,从专家团义诊,科普巡讲“六进”,开展小儿推拿、针灸治疗、冬病夏治“三伏贴”等中医特色疗法体验,到中医药养生茶、颈椎枕、驱蚊中药香囊、中药智能颗粒剂、四大怀药保健产品和养生药膳推介,再到举办青少年“杏林夏令营”活动、“杏林之夜”消夏文艺晚会等,文化节活动丰富多彩。2017年,第二届中医药文化节活动再添异彩,增加了竞猜中医药谜语、中医药健康扶贫等内容,让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进一步增强。以后每年间,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节已经成为温县响亮的“文化名片”。
2017年7月,焦作市太极拳健康养生研究中心在焦作市成立,而温县中医院作为焦作市太极拳健康养生研究中心的分中心,利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分别对喜欢打太极拳和喜欢运动的许多中老年人分别进行检测观察,研究太极拳对养生的重要作用。2020年年底,该院被确定为焦作市唯一一家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2021年,该院又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与太极文化、怀药文化的有机结合,持续做好陈家沟杨露禅学拳处的中医药文化宣教工作,使中医药文化走入众多百姓之家。
人才立院 赋能发展
在温县中医院院长李庆丰看来:“人才是发展之基,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该院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自2021年以来,该院招聘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60余名,极大地完善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该院还注重培养人才的中医技能,先后派出41名中层以上人员和行管人员到开封市中医院跟班学习,学习借鉴标杆医院的先进经验。
围绕专科选准人、育好人、用好人、留住人的原则,该院选派业务骨干到北京、广州、郑州、桂林、开封等地学习。自2020年以来,该院选派70余名中青年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省内外短期技术培训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掌上华医”和“继续医学教育”平台自学,100余名医务人员受益匪浅。
该院还通过聘请中医名家前来授课讲学,组织业务学习、结对帮扶、师承教育等形式,力促“传、帮、带”,已在院内组建12个师承对子。该院先后邀请开封市中医院院长庞国明、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田元生等前来温县中医院把脉诊疗,作学术报告、介绍经验、传经送宝。
人才立院,使该院人才培养硕果累累,闫惠霞被确定为河南省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并遴选该院3名医师为项目继承人;在焦作市多部门组织开展的“怀川英才计划”评选活动中,闫惠霞、脑病科主任夏利霞被评选为“焦作市名中医”,该院副院长崔二旗被评为“焦作市中青年名中医”,并被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确定为“仲景国医传人”精英班学员;在焦作市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中,医师靳玉梅荣获竞赛二等奖、医师李文虎荣获竞赛三等奖;在焦作市第五届基本药物合理应用技能竞赛中,王红兵荣获“中药师专业”特等奖,崔晓利、王佳琪荣获二等奖,康军利荣获三等奖。
大医精诚,仁德为上。该院强化员工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全员学习《弟子规》,历代中医名家事迹;组织专业培训,在院内开展“背方歌”活动;举办了医务人员礼仪行为规范培训班等,内增素质,外树形象。
为了更好地构建中医人才发展体系,温县中医院先后与10家乡镇卫生院签订医联体协议,以技术下沉、帮助基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目前,该院通过每年培训,逐步织就了县级有中医医院、乡镇有中医科室、村村有中医医生的三级服务网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医药发展基层诊疗体系。
党建引领 管理创新
多年来,温县中医院充分发挥公立医院主题作用,坚持党建引领,行风建设,把主题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强化干部职工的使命和担当。该院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实现入脑入心;认真开展“守规矩,懂业务,真落实”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活动,在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中,让红旗高高飘扬。
为了加强行风建设,该院聘请25名社会各界人士员为医院行风评议院外监督员,为该院行风建设监督纳谏;为落实好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该院健全完善决策程序和工作程序,加强民主监督,规范规章制度和程序,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并持续开展以案促改活动,通过典型案例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守底线,展作为。
在管理方面,该院刚柔相济,2021年,由各主管院长牵头,各职能科长依据现行政策结合医院实际,对医院相关制度和流程进行了修订,使制度可落地、流程更合理。该院还狠抓日常医疗业务工作,建立三级质控病案管理体系,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和不良事件上报,加强三基培训、考核,细化感染控制质量考核标准,严格执行“两票制”,落实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和网采政策,实行药品动态化信息管理,对药品进行适时监控,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行100%备案,被焦作市卫生健康委评为“焦作市药学工作先进单位”和“焦作市第五届基本药物合理应用技能竞赛先进单位”。
为了增强员工的积极性,该院推行全员聘用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实行绩效工资制,借助医院管理年和二级甲等中医院复评,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核心医疗制度,并督导落实,在连续5年的医院管理年评比检查中,该院连续获得焦作市县级中医医院第一名。
守正创新 再筑澜阔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弦歌不辍,薪火相传。36年前,温县中医院在“振兴温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温县传统医学”的大背景下诞生,弘扬发展中医药事业也就成了这所医院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之一,坚持“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办院原则也成为该院36年不变的目标和方向。
经历了太多生存艰辛、发展瓶颈、开拓困境、强院难题,但团结睿智的温县中医院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务实创新,依靠改革与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医特色发展之路。几代温县中医院人的有序接力,笃志发展,成就了属于温县中医院人的梦想与殊荣。
回忆峥嵘岁月,闫惠霞感慨地说:“温县中医院的发展是于无路处蹚出新路,于荆棘中开辟坦途,但每一代中医人都将信仰、信念、信心融入发展的血液,从没有人放弃过,才最终成就了蓬勃发展的气象。”
1990年,温县中医院创办了温县第一个脑血管病专科,并设立了中风病区,成为较早一批开始研究中医治疗中风的医院。时至今日,该院的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康复及对中风的治疗依然远近闻名。同时,温县中医院还是河南省较早开设中药制剂的医院,在20世纪90年代,温县中医院就破除万难,设立制剂科,经过多年发展,最终建成了3层高的制剂楼,制剂品种当时达到200多个,成为温县中医药的一大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21世纪初温县中医院的发展逐步进入困境,负债累累,百姓存疑,人心涣散,人才流失。在逆境中,2013年9月,闫惠霞上任后,集思广益,坚定地提出了“走突出中医特色、与综合性医院错位发展”的道路,坚持“人才兴院,专科强院,项目带动,改革活院,文化建院,政策扶院”六大战略,狠抓业务学习、人才培养、内部管理、专科建设、项目实施、医院改革、文化建设、政策扶持八项工作,终于使医院发展实现质的飞跃,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如今的温县中医院,脑病科、心内科、糖尿病科为焦作市重点专科,针灸理疗康复科为河南省特色专科强化项目,脑病科和针灸理疗康复科为河南省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协作单位,胡作亮工作室是焦作市唯一的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该院可自主开展髋关节置换术、腰椎间盘摘除术、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等,每年抢救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等急、危、重症患者300余例,抢救成功率在90%以上。该院引进中医体质辨识仪、舌象诊断仪、经络检测仪和远红外热成像仪等,建立“治未病”中心,自主研制膏方十几种,开发中医太极养生茶8种,专科专病注册制剂39种。该院拥有县级科技成果18项,市级科技成果6项,省级科技成果2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参与编著医学专著16部。2019年5月,该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500家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单位,2020年12月30日,该院被确定为焦作市唯一的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
担当作为 践行责任
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近年来,温县中医院积极贯彻推进分级诊疗,促进上下联动。在医联体工作方面,该院上与焦作市人民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焦作市中医院、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等建立医联体,派驻专家定期开展查房、坐诊、讲座、手术示教等;下与5家乡镇医联体单位开展检验、影像等检查共享服务,抽调骨干医师到卫生院担任第一院长,并与卫生院进行医师对调,协助其提升业务水平,增强卫生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在医疗集团内部,选派精兵强将承担中医发展部相关工作,为推进温县公立医院改革助力。
践行社会责任,义不容辞。近年来,该院积极参与各项公共卫生服务,积极开展“治未病”服务和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工作,圆满完成武德镇卫生院等4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的医疗救治工作和全县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务,2021年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6440剂次。同时,该院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冬病夏治、“中医六进”健康巡讲活动,开展中医药知识健康宣讲,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和各类健康教育宣传手册,举办义诊,借助“317护”平台对住院患者开展健康宣教,为患者推出3000余个宣教课件;大力开展中医药帮扶活动,深入乡村入户随访,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康复锻炼等医疗服务。
尽锐出征,逆风而行。在防控疫情过程中,温县中医院人更是白衣执甲,随时待命。2021年完成企事业单位及本院职工核酸检测8740余人次,参加县域全员核酸检测3次;圆满完成服务高考、中招疫情防控任务,圆满完成温县熙悦酒店、滨河宾馆疫情防控隔离点工作任务和支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安阳市汤阴县古贤镇的防控任务;免费给就诊患者、陪护、全院职工和县直各机关发放中药汤剂、袋泡药茶等,同时研制“防疫香囊”“防疫熏香”提前介入服务,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预防优势。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温县中医院更是抽调精兵强将支援修武县,并紧急熬制中药调配至修武县。在全县的全员核酸检测中,该院主动担使命,逆行显担当。
风雷激荡立潮头,勇毅笃行著华章。站在新院区、新征程、新发展的时代拐点,温县中医院人将继续秉承精医、仁爱、传承、创新之院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朝着晋升“三级医院”的新目标奋勇前行,以新的使命担当,书写温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