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高血压病应找准思路

2022-04-1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视界 浏览:12985 次 

中医辨治高血压病应找准思路
□尹国有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找准辨治思路,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取得好的临床疗效的前提和基础。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辨证与辨病结合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多种多样,有时以头晕、头痛为主,有时以心烦、失眠为重,有时并无任何不适感,而仅血压高于正常值,要善于从纷乱的临床症状中,找出疾病的症结所在,抓住主要矛盾。如高血压和低血压都可出现类似肾精不足型之眩晕的症状,若单纯补肾益精,血压低的患者疗效较好,而血压高的患者疗效多难令人满意,如果结合测血压等,通过仪器检查,结合辨病,适当兼顾升压、降压,临床疗效要比原来好得多。同样是高血压病,有早期、中期、晚期之不同,有的血压明显增高,有的血压仅轻微升高,有出现肾功能衰竭者,有伴有冠心病者,还有兼见卒中者,其治疗应各有侧重,若仅以平肝、降压一法治疗,也不会有好的疗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检查,血压明显增高者加重降压药的用量,血压轻微升高者对血压稍微调整,出现肾功能衰竭者加用改善肾功能的药物,有冠心病者,在治疗中兼顾冠心病的存在,伴有卒中者结合应用改善脑部功能的药物,实践证明,这样方法改善症状快,效果好。所以,在临床中,应结合现代医学检查,重视辨病,在辨病准确后,进行辨证用药,此乃提高高血压病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也有一些患者,在治疗中因用现代医学检查结果作为指导,只根据血压高这一现象服用降压药,忽视个体差异、辨证,结果不太理想,头晕、头痛等症状也改善较慢,甚至有越治病越重的感觉,说明辨病的同时不能忽视辨证,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不能丢。在重视辨病、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心理情绪、生活习惯,以及“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临床资料进行辨证论治,在辨病的同时注意辨证,才是治疗高血压病、提高临床疗效的可靠方法。
局部与整体并重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特色之一,高血压病虽以头晕、头痛为主,但由于五脏六腑皆通过经络与头部相连,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注于头目,所以,高血压病头晕、头痛不仅是头部的病变,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亦极为密切,在辨证治疗时,应注意从整体出发。《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文字说明,高血压病之眩晕的发生,与肝的功能失调密不可分,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头目,皆可出现眩晕。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认为,“无痰不作眩”,而痰的形成与脾、肺、肾的功能失调相关联,可以看出,高血压病眩晕的形成与肺、脾、肾密切相关,对于高血压病中,中医辨证属于髓海不足、气血不足,脑失所养而出现眩晕者,也与脾、肾功能失调,脏腑气血不足有关。可以看出,高血压病之眩晕等头部症状的出现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是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何况在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的同时,患者有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并多伴有失眠、乏力等症状。因此,在辨证治疗中,应从整体观出发,找出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结所在,予以调整,这是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当然,高血压病以头晕、头痛为主要症状,是多种因素作用于头部,引起脑功能障碍的结果,在整体治疗的同时,也应注意局部调整。比如高血压病出现的眩晕因肝阳上亢所致者,其治疗需要运用祛风阳、清利头目之药;高血压病出现的眩晕,因气血不足、脑失所养而致者,其治疗在补养气血的同时,需要注意引气血上行,充养脑髓。在治疗高血压病眩晕的方剂中,多加用引经药,使药物的作用上行头部,直达病所,就是对局部的考虑。
重视滋阴平肝潜阳
    高血压病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乃“内伤积损”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精血暗自耗伤,由于肝藏血、肾藏精,所以肝肾阴液均有不同程度亏损。《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中有“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的文字记载,说明由于年老体衰,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或思虑劳倦,气血亏损,真气耗散,阳化风动,上扰清窍,出现血压升高及头晕、头痛等症状而成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虽然复杂,但是肝肾阴虚为其根本,肝阳上亢为常见之病机。要治疗之,必须恢复肝肾之阴液,用滋阴之法;抑制亢盛之肝阳,用平肝潜阳之法。因此,滋阴平肝潜阳之法是治疗高血压病常用的方法。
调肝与理脾共施
    高血压病以头目眩晕为主要症状,《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有“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的文字记载。这说明肝为厥阴风木之脏,其性刚劲,主升发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运行不畅,或肝郁化火生风,风火上扰,或肝肾阴虚,升发太过,上扰清窍,皆可发生眩晕;如若脾失健运,滋生痰浊,或气血乏源、不足,亦可出现眩晕。由上可以看出,高血压病眩晕与肝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调肝为治疗高血压病所致眩晕之常用治法。调肝包括疏肝、平肝、清肝、泻肝、养肝等,以使肝木畅达,则眩晕自除。现代研究结果表明,调肝之法可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部的血液运行状态,降低血压,对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有明显疗效。
    “无痰不作眩”说明痰浊的形成是体内水液代谢障碍、运化失常的产物,虽然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但是主要责之于脾。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肝郁脾虚,运化失职,都可导致痰浊,而发眩晕。况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不足,脑失所养之眩晕,与脾有关。因此,理脾也是各种眩晕(包括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之常用治法。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对于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中医辨证属于痰浊中阻、气血不足型者,运用理脾之法治疗,能很快缓解眩晕,并能改善全身其他症状,疗效显著。
    当然,由于高血压病所致的眩晕有诸多不同证型,其病机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有以肝阳上亢为主者,有以痰浊中阻为重者,也有以肾精不足为主要表现者。对此,在临床中应认真辨别,根据不同病情,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适当配合应用调肝与理脾之法。该法体现了中医五脏相关的整体观念,是治疗高血压病眩晕的方法。在临床中,应注意健脾而不伤肝,调肝而不滞脾,正确处理调肝与理脾的关系。
 (作者供职于遂平县人民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