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脚步丈量深山行医路

2022-03-1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基层视角 浏览:19592 次 

他用脚步丈量深山行医路
本报记者 刘 岩  通讯员 马世新

   张德国是三门峡市渑池县仁村乡卫生院的医生,如今已经古稀之年。仁村乡地处豫西山区,村民出远门看病不方便,多年来,无论大病小病都找张德国求医问药。张德国凭借治病效果好、待人热情周到,在当地有着良好的口碑,深得群众的认可。当和他交流的时候,他微笑着讲起为村民治病的故事。
    张德国的行医生涯开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行医的村子在仁村乡的大山深处,医疗设备与诊断仪器少,甚至缺少必要的药物。当时,乡村之间连接的道路大多是土路、山路,一遇到下雨、下雪天气,道路泥泞不堪,给群众的出行带来很大困难。作为村里的“赤脚医生”,只要村民有治病需求,他都是随叫随到,并且风雨无阻。那时,他每天上山下乡,背着药箱走村串户为村民治病、送药。附近几个村子的田间地头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险峻的山路上也留下了他背着药箱艰难前行的背影。就这样,张德国终于摸清楚了周围几个村子上万村民的健康状况,每家每户的信息他都熟记于心,为之后建立全民健康档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德国说:“不论白天黑夜,只要患者上门求医,我都是立刻诊治,为患者解除痛苦。”
    那是在1973年麦收季节,张德国在地里收麦子,把收上来的麦子在麦场上摊开、晾晒时,突然乌云密布,远方已经能看到隐隐的闪电。村民看见天要下雨,都慌忙收晾晒的麦子,张德国也急忙赶到麦场。恰巧这时,邻村一位老人的老伴儿腹痛难忍。于是,老人来找张德国为老伴儿治病。情急之下,张德国将手里的农具一扔,扭头就和老人一起消失在大雨中。终于,在张德国的精心诊治下,患者的腹痛有了明显缓解。待张德国回到麦场时,自家的麦子全部泡在水里了。虽然蒙受了不少损失,张德国却深感欣慰。
    张德国收藏着许多患者痊愈后赠送的锦旗。在这些锦旗中,张德国对其中的一面锦旗格外珍重,上面写着“妙手回春,医术高超”。张德国每次看到这面锦旗时,心里都非常难受,甚至泪流满面,充满着对母亲的愧疚。那是1976年8月6日凌晨,张德国的母亲因年岁已高,加上劳累,诱发了心脏病,生命危在旦夕。于是,张德国急忙准备治病的药物。在这危急关头,突然有一对夫妇破门而入,大喊救命,丈夫怀抱的孩子全身抽搐,双眼都瞪圆了。张德国一看情况危急,就立刻腾出手来救治患儿。张德国先给患儿肌肉注射,以稳定病情;看到患儿高热41.5摄氏度,他急忙让妻子拿来温水兑着酒精擦洗患儿的身体,以便散热。在张德国的治疗下,患儿的病情有了好转。张德国就快速对患儿父母嘱咐注意事项,急忙查看母亲的病情,但还是晚了一步,他的母亲已经溘然长逝。张德国抱着母亲悲痛万分,心中的愧疚之情如江海般翻涌。患儿的父母见状,深感张德国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内心充满了对张德国的亏欠之情。随后,他们送来了一面锦旗,张德国收下了这面锦旗,每次看到这面锦旗总能睹物思人,想起自己的母亲。
    张德国行医多年,深知村民家境清贫,生了病能拖就拖,觉得休息几天就会好,就是不舍得花钱治病。于是,他给村民诊病开药,都是选价格便宜、疗效好的药,能吃药的就不打针,想方设法为村民节省医药费。为此,来找他治病的村民都说:“看病就找张医生,花钱少还好得快!”在诊疗之余,张德国每年都为五保户、脱贫户等进行免费体检。
    张德国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扎根基层、服务村民,牢记医者本心,是千千万万个乡村医生的缩影。

张德国在为患者治病    马世新/摄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