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侦察 把病毒揪出来

2022-01-2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综合新闻 浏览:14786 次 

细心侦察  把病毒揪出来
本报记者 刘 岩  通讯员 石玉芬 李璧君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几乎都需要核酸检测报告。
    许多群众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核酸检测报告还没出来?”
    有的群众质疑:“检测不就是取标本、上仪器、出结果吗?”
    其实,真相没有您想象得那么简单。
    今天,记者带你一起探秘一个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核酸检测实验室。
    在卢氏县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内,样本接收、试剂准备、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结果录入、报告审核……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核酸检测仪器24小时运转,和病毒“赛跑”。
    一条走廊,将他们的世界划分为“污染区”和“洁净区”。洗手消毒,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穿防护服,戴内层手套。接着,穿外层隔离服,戴外层手套,戴护目镜,穿防水靴套,穿外层鞋套……他们被包裹在厚重的防护服里,即将进入“污染区”核心地带,拿起“武器”,“缉捕”病毒。
    众所周知,病毒是非常微小的。为了能够检测病毒的存在,需要将其数量扩大成百上千倍。因此,他们的工作就像高能放大镜,将微小的病毒“巨大”化,这个过程被称为“扩增”。操作前,标本需要被“扒下塑料外衣”,排排队,按编号顺序“立正”,算好比例配好试剂,并依次加入标本,上机等待,这一步可提取出病毒基因;接下来按比例取出部分标本为它扩大数量做准备,一切就绪,将标本放入“成长的温箱”等待,系统会根据反应状况给出“病毒成长轨迹”,时间一到,要审查其“成长路线”是否合理,这时候才可以对结果进行判断。
    从开始到结束,每一步操作都必须小心谨慎,因为病毒是数以万计的增长,对于操作人员来说非常危险。这就是为什么要穿戴多层防护用品的原因。因为每一步反应都需要长时间等待,所以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不敢喝水,而这一切,更容易使人在高温下脱水。以上这些,并不是一次实验的全部,还要打扫、消毒,尽快为下一批实验做准备……
    1月12日~13日,根据卢氏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卢氏县人民医院积极参与城区全员核酸检测任务,日采标本量达5万份,加上院内日常检测1800管,按“10混1”计算,共1.8万份,由于仪器限制,每一批只能有固定数量标本,而每一批都需要时间支持实验反应。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所有人员只能连轴转。
    据卢氏县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中心实验室)主任刘伟锋介绍,自1月12日开始核酸检测后,实验室24小时不间断工作,往往是凌晨4时30分加样结束,9时扩增完毕。工作人员连续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由于长时间站着进行高强度工作,他们的肩部、腿部肌肉酸疼麻木。尽管累到虚脱,但是他们仍然默默地坚持。
    科室青年党员丁燕龙几天几夜连续坚守岗位;张鑫鑫刚做完手术,听说全员核酸检测后迅速返岗,从核酸检测实验室走出来脱下厚厚的防护服晕倒在地;李艳丽孕期不适仍然坚持工作;张耀扬、任思琪、郭若兰等一批“00后”青年检验人员,每次从岗位上下来都是汗流浃背、浑身湿透……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