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人民医院进行急性肠套叠水灌肠复位

2022-01-2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综合新闻 浏览:17859 次 

息县人民医院进行急性肠套叠水灌肠复位

   本报讯 (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唐 楠  陈玉玲)近日,息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收治数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据介绍,急性肠套叠是常见的小儿外科急腹症,是婴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肠管内,临床上出现急性肠梗阻症状,如阵发性哭闹、呕吐、腹痛、腹部包块、血便等,一般1岁以内多见,占60%~65%,以4个月~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婴发病率较高。肠套叠一年四季均会发生,其中春末夏初发病率较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病毒感染有关,夏冬季次之,秋季较少见。
    据了解,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饮食改变(出生后4个月~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回盲部解剖(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病毒感染(与肠道内腺病毒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遗传。
    据息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急性肠套叠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以往进行非手术治疗,多采取X线下钡剂和空气灌肠,但是婴幼儿要接受大量的X线辐射,很多家长难以接受。
    目前,普遍采取彩超引导下灌肠,不仅可以获得较为清晰的影像,还可以进行动态追踪。在彩超下,套叠的肠管横切面表现为“同心圆征”,而纵切面则为“套筒征”,随着注入大量的液体,局部压力增加,“同心圆”内的液性暗区逐渐扩大,而呈现高密度的套入部位逐渐向回盲部移动,直到消失,灌注液顺利进入小肠,在彩超下表现为“葡葡串”样的影像,也就是成功复位。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