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楼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冠心病
2022-01-1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证 浏览:17760 次
□ 郭宏强
患者谷某,70岁,西医诊断患冠心病已10余年,因动脉硬化严重无法放置支架,经朋友介绍就诊于笔者所在门诊。患者主诉活动后心慌、胸闷,胸部有压迫感,如有大石般压于胸部,遇冷明显,双足麻木困重,腰部僵硬,食欲欠佳,睡眠可,二便正常,平素畏寒,查舌质暗红,苔白,脉寸关弦坚,尺脉弱。
辨证:胸阳不足,血瘀饮停。
处方:桂枝15克,薤白10克,栝楼30克,丹参30克,茯苓15克,桔梗13克,枳实6克,地龙15克,红花10克。共14剂。每天1剂,水煎。
二诊:患者服药两周后来诊,主诉其活动后心慌、胸闷较前改善,但胸部仍有压迫感,遇冷加重,腰部仍僵硬,双足麻木,困重,食欲欠佳,舌质仍暗红,苔白,脉寸关弦坚,尺脉弱。
辨证:心肾阳虚,血瘀饮停。
处方:桂枝15克,薤白10克,栝楼30克,丹参30克,茯苓15克,桔梗13克,枳实6克,地龙15克,红花10克,制川乌9克,黑顺片9克,赤石脂30克,蜈蚣2条,麦冬15克。共14剂。水煎服,每天1剂。
三诊:胸闷、心慌明显好转,胸部压迫感消失,腰部僵硬、双足麻木困重减轻,知已切中病机,在原方基础上加草乌3克。共14剂。水煎服,每天1剂。
按语:患者患冠心病已10余年,近来症状加重,皆一派胸阳不振之象,因此首诊予以栝楼薤白桂枝汤以通心阳。因舌质暗故加丹参、红花、地龙活血通络;舌质白知其心阳不足不能化饮,故加茯苓15克;血行需得气行,故加桔梗、枳实以行气。二诊时患者心慌、胸闷有好转但胸部仍有压迫感,再查病史及脉象,患者有腰部僵硬、双足麻木、困重,平素畏寒,脉象如果是单纯胸痹应为寸口脉沉迟,关尺弦,即《金匮要略》中记载的:“阳微阴弦。”而此患者寸关脉弦坚有力,尺脉沉弱,两者结合知患者应该是肾阳不足,寒湿留置,故而腰部僵硬、足部麻木困重,肾阳不足损及心阳故出现胸痹之症状。而肾阳不足,肾水无法上朝濡养肝木故脉出现先坚之象。考虑到此处可知需先将心肾之寒湿祛除,则症状可解,故二诊时加用了川乌、附子、赤石脂,以温散寒湿;加蜈蚣配地龙,通脉络,并除足部麻木;加用麦冬于大批阳热药中以故心阴。患者服药后压迫感消失,腰部僵硬,足部麻木困重亦明显改善。三诊时效不更方,在此基础上加3克草乌,因草乌缓而效长。
此患者首诊时心慌、胸闷,胸部压榨感,因此立即惯性思维予以栝楼桂枝薤白汤加减,虽经服用症状有缓解,但缓解程度与预想达到的疗效相差甚远,再详研病史及脉象知根源为肾阳不足,寒湿停滞,故在二诊时加入川乌、附子、赤石脂等以重在温散寒湿。在二诊后胸部压榨感消失,腰部僵硬及下肢困重感消失。因此,在临证时不能有固有思维,一定要详细辨证。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