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中的心肺复苏术

2022-01-1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杏林 浏览:12646 次 

中医经典中的心肺复苏术
□张 志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而采取的急救措施。其主要有3个步骤,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作为常用的急救方法,其经常被误认为是现代医学的范畴,并且中医对于其没有较为系统的理论解释,也就让人们产生了中医是“慢郎中”的误解。笔者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现将其总结如下。

胸外按压
    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记载了有关胸外按压的步骤:“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说明了心肺复苏术应该先将患者躺平,然后开放气道,并且持续按压患者胸部。
    《心肺复苏国际标准操作流程》中胸外按压标准部位是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现代医学角度是心泵机制和胸泵机制。然而,这个部位恰巧是中医上的膻中穴,也就是宗气汇聚之处。《黄帝内经·灵枢》曰: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膻中者,为气之海。故膻中又称为气海,并且和心脏有着密切的联系,后世医家多用此穴治疗多种气病。
    宗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云: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遂。《黄帝内经·灵枢·五味》亦云: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解释了宗气是由于经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物质而生成的谷气化合而成。但是,仅有清气和谷气并不能化生为宗气,其依赖于心肺的功能活动。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故,宗气对于推动心脏血液运行,以及推动肺脏呼吸起着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故虚里是诊察宗气状况的部位,当心跳消失的时候,宗气亡绝,宗气可以帮助心脏运行血液,调节心律,是维持心脏跳动乃至全身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载,当多种原因引起宗气不振时,就会导致血痹不行,进而导致患者呼吸、心跳都停止,进而神失所养,进而昏迷。
    《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大气既陷,无气包举肺外以鼓动其阖辟之机,则呼吸顿停,所以不病而猝死也。其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宗气对于人体呼吸、心脏及猝死的关系。张锡纯亦云:肺司呼吸,人之所共知也,而肺之所以能呼吸者,实赖胸中大气。其指出了宗气是激发、推动及维持肺脏呼吸的原动力。
    现代心肺复苏术按压部位与中医膻中穴不谋而合,宗气对于维持全身血液运行及呼吸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当患者心跳、呼吸暂停的时候,按压此处可以振奋宗气,进而有气包举肺外以鼓动其阖辟之机,以及推动心脏血液运行。
开放气道
    气道,中医理论上称之为息道,也是呼吸道。宗气聚集于胸中,并且循喉咙而走息道,推动呼吸。《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当息道不通畅时,宗气发挥作用的通路则被堵塞,进而无法发挥其推动心肺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息道也是肺主气、司呼吸的通道,肺从自然界吸收气的唯一通道便是息道,只有当息道通畅时,肺才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例如在临床中,被现代医学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打鼾,就是由于鼻腔或者咽喉的炎症,进而导致呼吸道阻塞或者狭窄,息道通气不畅。因此,息道通畅对于宗气、心肺的生理功能恢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急救中,我们使患者头向后仰,甚至气管插管都是为了保证息道通畅。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在古代文献中也不乏记载,例如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中记载:“若向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外台秘要》中记载:“悬牵其头发,塞两耳,勿令通气,以葱叶针鼻中,两人极力痛吹之,啮其两脚踵,即活,亦可塞鼻而吹口活也。”阐述了吹鼻是一种人工呼吸的方法,对口吹气也是一种人工呼吸方法。而这种方法和现代心肺复苏术中的人工呼吸方法颇为相似。
    谈及人工呼吸,便离不开“同气相求”以及“阴阳交感”。“同气相求”首载于《周易》,其指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说明了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后来被中医学所引用,并发扬光大。而气又分为阴阳,阴阳统一于气。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相互运动进而融合产生自然界生机变化,而“阴阳交感”的前提则是“同气相求”。《周易尚氏学》云:“亲上者居上,亲下者居下,则阴阳气不交而为否矣。亲上者居下,亲下者居上,则阴阳气接而为泰矣。”说明了阴阳不能相离,一旦相离,则万物不可化生。当患者呼吸停止的时候,肺中的气之阴阳已经不能发生交感,气之浊气亦气之阴已经被排出肺外,不复存在。
    宗气的输布使肺中有了气之阳,当人工呼吸的时候,给予了气之浊,属阴,重浊下沉,二者同气相求,使阴气和阳气得到充分的积累,进而进行了阴阳交感,推动了肺的生理功能。国外研究报道显示,徒手心脏按压伴有人工呼吸与不伴有人工呼吸的成功率差别不大。
    这就说明了阴阳失交感者,如果轻度可以自愈。但是如果严重,或者阴阳离决时间久了,就不能自行恢复,并且病情危急。值得注意的是,人工呼吸的时间不宜过长,毕竟肺内的宗气,以及因为宗气振奋的气之阳也很微弱,所以胸外按压产生宗气亦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呼吸和心跳骤停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宗气不振或宗气虚弱,进而推动心肺运动无力,或者相互影响,造成心肺功能失常,脑髓失养,进而昏迷。因此,运用心肺复苏术进行急救时,首先进行膻中穴按压,进而振奋宗气。其次,进行开放气道,使宗气运行所有通道,以及为肺发挥其生理功能扫清障碍。再次,进行人工呼吸,使“同气相求”“阴阳交感”,进而恢复心肺的生理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呼吸时不能过度通气,以防止阴阳二气不能交感。众所周知,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笔者欲通过中医角度来分析心肺复苏术的原理,有助于对于其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